野菜乘“青蒿素”之風熱賣 專家:最好別去山里挖
2015-10-14 10:36:1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10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陳贄超)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讓青蒿素走進了大眾視野,也讓一些帶“蒿”字的野菜跟著“火了一把”。有些野菜還進了福州的超市、飯店,甚至比普通蔬菜更受市民歡迎,如茼蒿、莧菜、地瓜葉、紅鳳菜等。 不過,國家二級營養師朱屾山表示,野菜并不會比普通蔬菜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其藥用價值也并非人人適合,不用過度追捧。需特別提醒的是,買超市里的“野菜”換換口味沒問題,最好還是別去山里挖野菜。 野菜價格較高 有的賣近10元/斤 福州一超市工作人員說,茼蒿因為名字中有個“蒿”字,最近賣得不錯。一來秋天到了,茼蒿適合涮火鍋吃,二來不少人是沖著“蒿”的名氣來買的。 這段時間剛好是秋季茼蒿上市的季節,每斤賣到了4元左右。相比之下,莧菜、地瓜葉價格比較高,在超市里,莧菜賣到了每斤5.8元,而包裝好的地瓜葉賣到了每斤9.8元。 記者詢問蔬菜批發市場的工作人員獲悉,雖然近年來野菜越來越火,不過整體市場份額不高,種植的人不多,在飯店可能會更受歡迎,所以超市里的價格不會便宜。 野菜長相類似 不建議去山里采挖 不少市民覺得,野菜相比于普通蔬菜,更有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市民黃女士就表示,吃點野菜有清涼降燥的功效,“我小時候家中的老人都這么說”。 野菜真的比普通蔬菜更有營養嗎?記者咨詢了國家二級營養師朱屾山。朱屾山說,從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含量來說,野菜并沒有特別優勢。“如果從藥用價值來說,有些野菜可能有一定的藥用功效,但未必每個人都合適,還得看個人體質。”例如,莧菜等野菜中含有光敏物質,有些人體質敏感加上長時間日曬,就會對皮膚造成傷害。而市民常吃的紅鳳菜,也具有一定毒性,不建議長期食用。 另外,朱屾山特別提醒,市民最好不要食用山上挖來的野菜?!俺欣锏倪@些‘野菜’還比較有保障。但山上挖來的或者街邊攤販兜售的來路不明的野菜,就要小心了。”朱屾山說,市民只憑著經驗采摘,不能準確判斷其種類,“有些長相類似,但一種能吃,另一種就不能”。而且野外環境不確定因素多,也可能沾染其他有毒物質。 |
相關閱讀:
- [ 10-13]青蒿素等帶給中醫專家的思考
- [ 10-08]泉州無“神藥”青蒿素 藥店人員不知其為何物
- [ 10-07]青蒿素抗瘧在非洲獲巨大成功 幫科摩羅實現零死亡
- [ 10-07]青蒿素抗瘧在非洲獲巨大成功 幫科摩羅實現零死亡
- [ 10-07]諾貝爾獎勵發現青蒿素對中醫藥意味著什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