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炬傳遞線路
東南網10月12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王林成 李思玲 邱也栩/文 包華 關銘榮/圖)金秋的榕城,成為一座充滿激情的青春之城。昨天上午,第一屆全國青運會實體火炬傳遞在福州舉行,來自內地及香港、澳門的100名火炬手傳遞青運圣火。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青運會組委會副主任蔡振華,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青運會組委會副主任楊岳,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群英,省政府副省長、青運會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李紅,省政協副主席陳紹軍等領導出席起跑儀式。福州市市長、青運會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楊益民主持儀式。
穿越古今的絲路,趟過閩江的繁華。昨天的傳遞線路經過福州一中旗山校區-閩江-鼓山大橋-三環路-二環路-楊橋路-三坊七巷光祿吟臺,將近4個小時的傳遞留下了不少亮點。
據了解,首屆青運會圣火于7月10日在福州著名的航海地標馬尾羅星塔采集成功,并開始了歷時3個月的網絡傳遞。青運會實體火炬傳遞結束后,圣火將于10月18日開幕式當天,在海峽奧體中心點燃主火炬塔。
水陸接力 半天完成實體傳遞
“青運會的火炬傳遞突出節儉的原則,采取‘兩頭實、中間虛’的方式進行,7月10日舉行圣火采集儀式,7月10日至10月11日在全國各參賽城市之間進行網絡火炬傳遞,吸引了數千萬人參加。”青運會執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福州的火炬實體傳遞,也在半天時間內完成,盡量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火炬水上傳遞是本屆青運會火炬傳遞獨具的一大特色,傳遞船隊由4艘船組成,其中1艘大游船作為主船載火炬手進行傳遞;2艘公務艇護衛左右,呈人字形排列前進。船上16名火炬手每2分半鐘左右換一棒,站在主船前甲板進行展示。
9時40分許,“閩江之春”號順利來到水路終點——與泛船浦教堂隔江相望的北江濱臺江福碼頭,由此展開本次實體火炬傳遞中最長的一段徒步傳遞線路——共62棒、全長超過4公里的北江濱大道傳遞,不少市民在路邊夾道助威。

第99棒火炬手林姝敏,再現奧運火炬傳遞時空中一字馬動作
“一字馬”跳躍 再現三坊七巷
火炬運輸車駛過東江濱大道、三環路、琴亭高架橋、五四路、二環路、楊橋路,經福州馬尾區、晉安區、鼓樓區,沿途見證了福州新區、福建船政、鼓山風景區及鼓嶺避暑勝地、左海公園、福州西湖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地標。11時25分許,抵達市中心的三坊七巷北端林覺民故居處,開始最后一段傳遞線路——三坊七巷段的徒步傳遞,青運會實體火炬傳遞也迎來了高潮。
三坊七巷的傳遞中,第99棒火炬手林姝敏成了一大亮點。作為福州本土的青年舞蹈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圣火傳遞福州站,林姝敏接過火炬后,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與喜悅,情不自禁地做出了“凌空一字馬”的動作,驚艷了全國。
昨天,林姝敏在傳遞中重現了這一幕,一連串的舞蹈動作之后,她邊跑邊躍起接連兩次“一字馬”,引來一陣歡呼。11時30分許,傳遞至最后一棒火炬手、全國勞模鄭貞良手中,他接過火炬,向四周展示后,在終點光祿吟臺引燃了火炬盆。青運會火種將保存在青運會福州市執委會,直至10月18日再次點燃。

第一棒 胡子涵

第100棒 鄭貞良
火炬手面孔
第一棒 胡子涵 參加大閱兵的戰士
昨天的第一棒火炬手,是來自73122部隊61分隊的21歲優秀戰士胡子涵,這位原籍安徽馬鞍山的小伙子去年入伍來到福州。他用一個標準的軍禮開啟了昨天的火炬傳遞,今年8月他就因表現出色被選為“夜襲陽明堡戰斗模范連”英模部隊方隊的一員,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并榮立個人三等功。
第100棒 鄭貞良 全國勞模、“感動福建”人物
“我是前兩天才得知自己幸運地成為最后一棒火炬手,真的非常榮幸。”鄭貞良說道。
今年45歲的鄭貞良,今年剛剛當選全國勞動模范,也是本報評選的“感動福建”十大人物之一。他成為昨天火炬傳遞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參加工作20年來,他一直是福州市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的重型特種機械操作手,始終堅守在第一線。
除了鄭貞良,此次還有其他4名勞模代表參加了火炬傳遞,包括福州電業局檢修公司的黃頌等。

福州華林路,“榕榕”手持火炬,歡迎八方來客
傳遞背后的老福州
起點 “旗鼓相當”之意
坐落于旗山腳下的福州一中大學城校區,成為火炬傳遞的起點。福州旗山、鼓山高標于榕城兩側,東西相望,自古有“左鼓右旗,全閩二絕”之稱,其“旗鼓相當”之意,正與競技體育的精神暗合。已有197年歷史、為福建公立學校肇始的福州一中,向有“榕城第一學府”的盛譽,以校友林覺民的名言“為天下人謀永福”為辦學宗旨,先后培養了鄧拓、李儼、薩本棟等17位院士及學部委員。
終點 光祿吟臺記載青春的自豪
傳遞終點三坊七巷光祿吟臺,又稱“玉尺山”,是一處著名的古典園林,原為宋代法祥寺院遺址,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宋熙寧三年,光祿卿、福州太守程師孟常游于此,揮毫篆書“光祿吟臺”,由寺僧將它鐫刻在北側石頭上。
清時林則徐曾在此放鶴。林紓等也常在此聚會作詩。以光祿吟臺為本次青運會實體火炬傳遞終點,既是青春對歷史的致敬,也體現了福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自豪。

通信網柜罩上鏤空的綠色鐵殼
□數字
記者從青運會福州市執委會獲悉,傳遞實體火炬的100名火炬手,年齡12歲~45歲,以青少年為主體。其中,95名火炬手由各有關部門、行業推薦,5名火炬手向社會公開征集。
今年7月10日,首屆全國青運會圣火在馬尾羅星塔采集。10月18日,將在福州海峽奧體中心點燃主火炬塔。
火炬上的福州元素
火炬的主體有紅、橙、藍、綠等多種顏色組成的色塊,大小不同,色彩鮮明,在排氣孔和火焰口這兩個地方畫著幾朵含苞待放的茉莉花。
據介紹,青運會火炬的設計理念是在確保審美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前提下,外觀充分突出福州特色,選取了福州市市花茉莉花、青運會會徽等元素。
同題新聞:
青運火炬傳遞沿途飽覽榕城風光 為你揭開路線背后秘密
福州新聞網10月11日訊(本網記者組)青運會火炬11日在福州進行實體傳遞,100名火炬手沿著福州一中旗山校區、閩江、鼓山大橋、三環路、二環路、楊橋路、三坊七巷光祿吟臺的既定線路進行傳遞,究竟傳遞路線背后潛藏著哪些秘密,讓記者一一道來。
》》福州一中

福州一中

校園風光
坐落于旗山腳下的福州一中大學城校區,成為火炬傳遞的起點。福州旗山、鼓山高標于榕城兩側,東西相望,自古有“左鼓右旗,全閩二絕”之稱,是福州的海拔制高點和國家風景名勝區,其“旗鼓相當”之意,正與競技體育的精神暗合,已有197年歷史、為福建公立學校肇始的福州一中,向有“榕城第一學府”的盛譽,以校友林覺民的名言“為天下人謀永福”為辦學宗旨,長期以來一直是福建省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文脈承續,名家輩出,先后培養了鄧拓、李儼、薩本棟等17位院士,為民族解放獻身的仁人志士林覺民、陳盛馨等,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將3顆小行星以福州一中學子的名字命名。一中以其獨特的育人理念和校園文化,在高考、科技創新、學科競賽、文體領域等頻頻取得優異成績。
雛鳳揚清聲,朝氣抒華章。由此出發,正式對火炬傳遞主題的絕佳寫照。
》》閩江兩岸

鼓山大橋

閩江公園
水路沿途風光優美,有福州市內最大的開放式休閑公園閩江公園,包括北岸的西河園、錦江園、金沙園、望龍園、繽紛園、橋梁園、華龍園、閩風園、閩水園和南岸的國際城雕公園等,福州名人名言長廊、福州歷史文化長廊坐落其間;有尤溪洲大橋、三縣洲大橋、解放大橋、閩江二橋等系列大橋;有龍潭角臨水夫人陳靖姑“祈雨處”、中洲島;有歷史遺跡福州青年會、泛船浦教堂等眾多福州著名自然人文景點,集中展現了福州近幾年來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打造“綠城”、“花城”、“水城”的成就。
鰲峰大橋、鼓山大橋飛架大江,鼓山大橋創下多項“全國之最”——長達75米的全國最長“橋梁頂推”,重達18.9噸的全國最重“懸臂梁”,重達417.5噸的全國最重“被頂推梁”,以及重達220余噸的全國最重“鋼箱梁單”。
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目前福州百米寫字樓最密集的區域海峽金融商務區就坐落于此,它是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的重要部分,已成為金融機構及企業總部搶灘福州的重要基地。對岸,一片片拔地而起的高樓,是“東擴南進”的福州市東部辦公區;猶如蝴蝶振翅飛翔的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是目前國內凈展面積最大的單體會展中心之一,也是亞洲第二大會展中心。
火炬在此傳遞,可讓沿途市民直觀地感受到青運會的濃厚氛圍,增加青運會在福州的知曉率和參與度,是對青運會“福之州青之運”精神最好的宣傳。
》》三坊七巷

南后街

南后街

光祿吟臺
火炬傳遞最后一段選擇在三坊七巷,寓意深遠。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福州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中國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區。這里的街巷起于晉,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其古老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座(包括全國重點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坊七巷自古為“閩都名人聚居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大量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等皆出自于此,使其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成為福州的驕傲。文史界有“一部三坊七巷史是半部中國近代史”的說法。2006年,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啟動。2009年6月10日,福州三坊七巷在全國200多條參評街區中獲最高票,獲得““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如今,三坊七巷已經成為福州最負盛名的景區,并于今年晉升為國家AAAAA級景區。
三坊七巷光祿吟臺又稱“玉尺山”,是一處著名的古典園林,原為宋代法祥寺院遺址。宋熙寧三年,光祿卿、福州太守程師孟常游此,揮毫篆書“光祿吟臺”,由寺僧將它鐫刻在北側石頭上。清時林則徐曾在此放鶴。“同光派”福建代表人物陳衍、鄭孝胥、林紓等也常在此聚會作詩。此處集池、臺、亭、石、花、木之勝,保留有清代曲池、石橋、小亭等景觀,并有宋至民國十余段摩崖題刻,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物價值,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以光祿吟臺為本次青運會實體火炬傳遞,既是青春對歷史的致敬,也體現了福州作為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