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卡不離身 4萬余元錢從第三方支付渠道被盜走
2015-10-12 08:07:05?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第三方支付平臺 成盜刷新渠道 記者昨查詢發現,除了傳統獲知銀行賬號和密碼后克隆銀行卡進行盜刷外,眼下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悄然卷走客戶資金的案例也時有出現,第三方支付渠道已成為盜刷的新渠道。據了解,不法分子盜取資金的流程為:先通過各種渠道購買客戶的網絡交易記錄和信息,獲取儲戶的卡號、身份證和手機號,然后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儲戶名義開立第三方支付賬戶,并綁定銀行卡。銀行系統驗證儲戶信息正確后,第三方支付平臺會發送動態口令到客戶手機號上,用戶再輸入正確的手機動態口令進行確認。短信密碼驗證這一步驟非常重要,但現在有的犯罪分子利用偽基站向手機植入木馬病毒,攔截了本該發給儲戶的動態口令以及交易驗證碼。這使得儲戶手機未能收到短信,一時沒能發現被盜刷。 另外,第三方支付平臺講究快捷便利,發卡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間多為默認開通方式。因而只要不法分子獲得持卡人的銀行卡號及手機號,通過向持卡人手機發送不明鏈接,誘使持卡人點擊后將病毒植入手機,病毒軟件將每次快捷支付的短信驗證碼截取后轉發給不法分子,就可以進行多次小額支付交易,且不易被持卡人發覺。 律師稱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應承擔責任 資金接二連三被盜暴露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風險管理問題。對于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解釋,王先生難以接受。他說,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有嚴格審核客戶信息和保護客戶資金安全的義務。快捷支付僅憑個人相關信息就能開通,此舉雖然便利客戶,但現在短信驗證碼也能被攔截,這使得客戶資金安全沒有保障。此前就有類似盜刷案件,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應引起重視,加強管理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而不是每次出事后都是以客戶沒保管好個人信息為由推托。 建達律師事務所闞小冬律師說,有別于傳統賬戶資金被克隆盜走,新型盜刷是利用第三方支付易開通的漏洞以及短信被攔截的高科技犯罪手段實現小額資金“搬家”。他個人認為,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有保管客戶資金安全的義務,在未經客戶真實授權情況下就被輕易開通第三方支付,兩者存在一定的過失,理應承擔相應責任。此外,在頻繁遭盜刷背景下,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應加強管理,有義務提升安全防范措施。 |
相關閱讀:
- [ 08-04]銀行卡不離身2萬存款不翼而飛 盜刷過月余才發現
- [ 04-27]卡不離身存款被盜案件多發 儲戶應增強信息保護
- [ 04-27]福建近期發生多起 卡不離身存款被盜案件
- [ 04-26]卡不離身存款被盜 福建多起盜竊銀行存款案件追蹤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