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區推進兩岸合作發展 實現福平連片共繁榮
2015-09-10 10:13:50?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州新聞網9月1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黃戎杰 溫海龍/文俞松/攝)承載歷史使命、服務國家戰略,繼全國設立十三個國家級新區之后,福州新區獲批成為又一個國家級新區。這意味著,福州新區將進入國家戰略層面視野,其開放開發將迎來嶄新的明天。 福州,與臺灣一水之隔,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省會城市,規劃建設福州新區對于在更高起點、更大范圍、更寬領域上推進兩岸深化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福州,毗鄰平潭,輻射內陸。福州新區開放開發,將有效承接放大平潭優惠政策,強化平潭發展的腹地支撐作用,加速平潭島內外一體化進程,實現福州與平潭聯動發展連片繁榮。 福州,福建閩東北一翼的中堅力量,將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龍頭引領作用,帶動閩東北五市一區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最終實現海西城市群發展,進而形成閩江口“金三角”與長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的開放新格局。 熱詞>>福州新區 打好對臺牌 鍛造兩岸合作承載區 8月8日,海峽青年交流營地項目在馬尾正式啟動,將規劃建設海峽青年會展中心、海峽青年創意園、海峽青年活動中心、海峽青年文化街、海峽青年公寓(商務酒店),一期工程計劃于明年8月基本竣工,打造福州市推進兩岸青年交流交往、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載體。 福州作為對臺工作的前沿平臺和重要窗口,長期以來在兩岸人員往來、產業對接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熱絡,在推動福建跨越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中發揮著龍頭引領的重要作用。 在國家環保部環評司原司長喬致奇看來,福州新區要充分發揮福州的優勢,以有利于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為核心要素,進一步凸顯福州的特色。新區規劃建設要進一步研究富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在獨特性和戰略性上要更加凸顯,通過建設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對臺經貿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先導示范作用,促進榕臺在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社會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試、深化合作,增強影響力和輻射力,進一步提升對臺工作水平,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更好地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積極貢獻。 著眼于服務兩岸和平統一大局,福州新區的戰略定位之一是海峽兩岸深化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突出打好對臺這張牌,強化文化紐帶和感情基礎,積極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廣泛參與度、各方認同感的對臺交流品牌。 不僅是海峽青年節,福州新區建設中還深化兩岸同根同源主題,大力推動文化交流,進一步做強福州船政文化、兩馬同春鬧元宵、閩王王審知文化系列活動、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連江縣媽祖文化節等文化交流品牌。同時,推動赴臺旅游屬地管理、外地臨時來榕人員經福州赴臺旅游可實行“落地辦證”。 歷年“5·18”的成功舉辦,讓福州成為兩岸經貿合作的“福地”和“沃土”。福州新區建設將充分發揮“5·18”作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對臺經貿政策先行先試的重要窗口作用,構建兩岸合作交流平臺。 今年5月17日至21日,首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暨第十七屆海交會同步舉辦,展會的經貿合作“臺味”不減,通過5.8萬平方米的臺灣展區,繼續與臺灣保持良好的經貿往來,還將領域擴大到東盟和海絲沿線國家。 據統計,作為福州市一年一度最大的經貿活動,“5·18”已累計簽約外資項目4000多項,利用外資300多億美元。作為今年簽約項目之一,臺灣華南銀行是我市今年新引入的重要臺灣金融機構,并進駐海峽金融商務區,成為福州第3家臺資銀行,為建設對臺金融合作示范區作出積極貢獻。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茂興教授認為,福州新區的加速推進,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的影響力,有利于創新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機制,在更高起點、更廣范圍、更寬領域推進海峽兩岸的合作發展。 促深度融合 實現福平連片共繁榮 開放是福州的優勢和特色,開放是福州的未來和希望,打開開放之門,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產業項目,為支撐福州跨越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福州新區的開放開發不僅有利于深化兩岸深化交流合作,同時還有利于推動福平融合發展與一體繁榮。 平潭是全國唯一的“實驗區自貿區”,也是全國最大、政策最優的海關特殊監管區,是優惠政策的輻射源,福州新區是對接平潭的橋頭堡,兩地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管理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有利于放大優惠政策的輻射范圍,推進兩地融合發展,連片繁榮。 從地理位置來看,福州新區和平潭位置緊鄰,福州新區將自然而主動地融入平潭建設,而平潭也離不開福州腹地的服務與支撐。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謝志忠認為,受限于平潭的基礎設施條件、地理位置等制約,平潭的發展水平仍然較低,而福州新區將起到一個戰略支撐作用,通過新區廣闊的腹地支撐、龐大的市場空間、完善的交通設施,將為平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而福州將通過主動承接平潭的優惠政策輻射、產業合作,促進福州的開放更加深遠。 兩地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先行。日前,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建設正如火如荼,預計將于2018年建成通車。屆時,該高速將和福州繞城高速公路東南段、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相連,市民驅車前往平潭只需1小時。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第一步,產業融合是關鍵。近年來,位于福州新區內的福清、長樂還主動對接平潭相關產業鏈,成為總部企業的生產、制造基地,實現“一島兩區”聯動發展、互利共贏。高檔酒店、3D電影院、知名茶葉店、服裝專賣店等各類商鋪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海華世家地產、嘉禾苑地產和坤達世紀城地產等地產商爭相搶灘高山,一批批村民住進了小區新家……這些變化得益于福清高山鎮主動對接平潭開發開放。 作為平潭的“隔壁鄰居”,高山鎮搶抓機遇,主動融入,率先動建了海峽商品交易中心,吸納臺灣島內、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300多個商家入駐,成為福清對接平潭開發,加強對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為深入推進福(福州新區)平(平潭)合作,兩地還積極構建社會民生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共享平臺,推進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人才等資源的共享共用。從今年5月1日起,福州、莆田、寧德、平潭社保卡四地可通用,這意味著四地參保人員將告別繁瑣的異地就醫申請、報銷手續,實現四地定點醫療機構及定點零售藥店就醫、購藥費用實時刷卡結算。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兩地產業共興;基本公共服務互聯共享……隨著福州新區與平潭發展對接步伐加快,一個生產生活便利、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游的福平優質生活圈正悄然崛起。 崛起閩東北 構建“三足鼎立”新格局 根據西方經濟學的增長極理論,推動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必須先找幾個區位條件比較好、發展潛力比較大的區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增進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實現區域協調跨越發展。 從世界城市群的發展歷程也可以看出,中心城市集聚發展能夠產生輻射效應,推動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互動融合,最終帶動整個城市群發展。 放眼全國,東部地區率全國之先。立足福建,區域發展同樣呼喚自己的“率先之城”。 這里,福州之于福建,如東部之于全國,是“率先”的必然之選。眾所周知,過去福建改革開放更多是靠閩南三角洲來帶動,現在閩東北一翼正在加速崛起。雖然閩東北五市一區經濟體量與閩西南還有一定差距,但近年來固投規模和增速都超過閩西南地區。 通過建設福州新區,培育新的增長極,打造福州經濟“升級版”,勢必有力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帶動力,促進福莆寧同城化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規劃師唐凱認為,福州新區的建設十分必要,恰逢其時。當前,中央對福建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作為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必須在這一戰略實施中勇挑重擔、自加壓力,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目標和要求,以福州新區為載體和平臺,帶動閩東北區域快速發展,為福建跨越發展、服務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建設福州新區不僅加速了福州“東擴南進、沿江向海”步伐,還有利于增強福州對莆田、寧德及閩東北區域的引領輻射作用,有利于加強福建與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聯系,實現東南沿海地區南北協同發展。 在政策東風的推動下,近年來,閩東北五市一區在基礎設施共建、產業項目對接、科教人才幫扶、旅游合作、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不斷拓展和深化協作空間,山海協作結出豐碩成果。 自2012年簽訂《閩東北五市一區旅游區域聯盟合作協議》實現旅游聯盟后,閩東北五市一區在精品旅游線路打造、聯合營銷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2014年,閩東北協作區共接待境內外游客9544.4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087.94億元,比增7.8%。 今年7月1日,被譽為“中國最美鐵路”的合福高鐵全線開通試運行,串起了武夷山、平潭海壇古鎮、永泰云頂風景區等多個熱門旅游景點,閩東北共同開拓旅游市場迎來“春天的故事”。 作為福州新區的組成部分,經過幾年如火如荼建設,原先幾乎無路可通的三江口片區,如今已悄悄大變樣。片區內的三江路、下洋路已基本建成,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區配套道路、南江濱東大道及其延伸段正在建設。三江口旅游綜合體、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區、三江城等配套建筑拔地而起,給三江口片區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江口已經成為福州東擴南進、沿江向海發展,串聯閩東北同城化發展的重要支點。 從全國來看,國家級新區的開發建設,正在成為我國經濟板塊重要“增長極”,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站在“一帶一路”戰略風口,正在建設中的福州新區,如同交織在閩東北五市一區的一根根紐帶,串起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引領著閩東北一翼乃至整個海西城市群的加速崛起,形成閩江口金三角與長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的開放新格局,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
相關閱讀:
- [ 09-10]福州新區獲國務院批準 大福州將有“第二核心”
- [ 09-10]福州新區終獲國務院批復 含福清部分區域
- [ 09-10]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福州新區
- [ 09-10]國務院同意設立福州新區
- [ 09-10]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福州新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