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坊七巷看福州海綿城市建設 古人智慧為今用
2015-09-09 07:40:24??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排水三寶:天井、溝渠和內河 “老建筑的排水功能好,主要歸功于天井、溝渠、內河這三個法寶。”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的相關專家道出了三坊七巷滴、滲、排的老工藝及至今依然可以自然滲透的奧秘。 “天井是舊時院落必不可少的空間,除了眾所周知的采光作用,天井還是排水利器。”專家介紹,通常天井下方不設地漏設施,所以用于鋪設天井下方地面的石材就較為稀疏,一旦下雨,雨水就會沿著石板的縫隙自然滲透到地下,再通過地下徑流排入附近河道,保證了院落內部大雨時不過度積水。“林覺民、冰心故居中這一特點就十分明顯,天井下方的石板縫隙很大,肉眼可見其下。” 古建筑的坡屋面、檐溝自然形成了的天然雨水收集系統,引導雨水流入放置在庭院中的水缸,水缸中積存的雨水可用于觀賞養殖、應急防火。 除此之外,一些大戶人家還會選擇在天井正下方挖一個槽,槽旁以石頭砌起,一旦大雨傾盆,石槽就可先將雨水儲存起來,日后再慢慢將水向地下排出,以防內澇。據了解,整個三坊七巷中,只有劉冠雄故居中設有一處地漏,為民國時期改造修建后加設,其余建筑均采用雨水自然滲透的方法。 三坊七巷巷道地下還暗藏著不少水溝,橫向排列的石板覆于其上,雨水從石板間縫隙留下,再通過水溝排向內河。“不只三坊七巷,老福州的不少道路下都有這種水溝,水溝不似現今細窄的下水管道,反而空間很大,甚至能容下一個小孩。”專家告訴記者,在三坊七巷的安民巷中,這樣的水溝顯而易見,連人都能鉆進,泄洪更不是問題。 天井和溝渠的功力再大,福州交錯縱橫的內河網絡才是排洪、泄洪的最終歸宿。歷史上三坊七巷周邊河網密布,曾有“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景觀。每當下雨時,各個庭院內明溝和暗溝的水就流入縱橫交織的溝道支線和干線,最后流入內河。“河網水系形成了天然的排放雨水的‘毛細血管’系統,相當于預留了足夠的雨水排放通道,保證了雨水的順暢排放。所以,保護和重建內河對城市排水能起到極好的作用。”專家說。 讓坊巷排水智慧古為今用 作為福州建設海綿城市的“標兵”,三坊七巷內滿滿的古人智慧也讓如今的城市建設者大加贊賞,在打造海綿城市時,沿襲古訓,尊重和保護自然成了重要課題。 “海綿城市就是盡可能通過保護、修復、建設,使城市的開發建設模擬自然的雨水徑流的狀態,減小對自然的影響。”市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三坊七巷的青石地面、池塘、下凹庭院、天井等雨水自滲系統給了他們很多啟示,在對內河水體、雨水花園、屋頂綠化、透水地面、雨水收集等系統進行建設的同時,植被、濕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復同樣重要。 這名負責人表示,針對三坊七巷天然“海綿區塊”的保護也刻不容緩,“文物保護專家指出,要控制新建地下室的區域、面積,否則可能影響雨水的自然滲透”。 |
相關閱讀:
- [ 09-09]福州建設海綿城市 汽車南站地下擬建3500m3調蓄池
- [ 08-31]廈門確定島外78個海綿城市項目 投資總額約58億元
- [ 08-30]廈確定78個海綿城市項目 水庫將建成公園
- [ 08-30]廈門島外確定78個海綿城市項目 水庫將建成公園
- [ 08-19]福州打造“海綿城市”追蹤 外地做法可借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