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8月2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袁麗群) “禁止個人飼養烈性犬,哪些犬只屬于‘烈性犬’?”“養犬需登記,具體由哪個部門負責登記?”昨日上午,福州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分組審議了《福州市城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代表及市公安局、城管委、市容局等有關部門,針對條例的具體內容,展開了熱烈討論。
有委員認為,城市養犬越發普遍,犬類傷人、犬吠聲擾民等已成投訴熱點,規范養犬勢在必行。該草案透露,養犬擬實行強制免疫及登記制度,禁止個人飼養烈性犬。目前,草案還在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中。
擬推養犬登記實行強制免疫
清晨或傍晚,市民出門散步,經常會見到不少人邊散步邊遛狗,城市養犬變得越發普遍。而同時,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日益突出,犬類傷人、犬吠聲擾民等已成為不少市民關注和投訴的熱點。
據記者了解,草案擬對養犬實行強制免疫和登記制度,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飼養未經免疫和登記的犬只。犬類登記今后或需持犬類免疫證、申請人身份證等有關材料前往有關部門辦理。同時,草案擬禁止個人飼養烈性犬、大型犬,養犬人需定期持犬類免疫證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依法確認的診療機構接種狂犬病疫苗。
飼養未經登記的犬只,草案也擬規定由養犬登記機構對犬只予以沒收,并處以相應罰款。
犬只不得放養出戶需束鏈條
海都報曾多次報道犬類傷人事件,如《學校工地躥出惡犬咬傷路人》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記者注意到,報道的多起犬類傷人事件,犬類未束鏈條都是主要原因。
此次審議的條例(草案)透露,福州城市養犬擬進一步規范養犬人的行為,如要求犬只不得放養,應當拴養或者圈養。個人攜犬出門,需束犬鏈并有成年人牽領、看管,犬只乘坐電梯應為犬只戴嘴套,或者將犬只裝入籠內、袋內,避讓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且應即時清除犬只糞便和嘔吐物等。
若違反上述規定,草案也擬規定由相關部門給予罰款處理,情節嚴重的,或沒收犬只,并吊銷養犬登記。
同題新聞:
榕去年3萬余人注射狂犬疫苗 大多被狗和老鼠咬傷
福州新聞網8月2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張旭)記者昨日從市疾控中心獲悉,去年福州市共有31118人注射了狂犬疫苗,他們中絕大部分是被狗和老鼠咬傷。據悉,每年5月到10月,疫苗接種量約為其他時間的兩倍。
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被狗咬傷的人數與氣溫呈正比,天氣越熱被咬人數就越多。同時,夏季人們皮膚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較大,也更容易導致被狗等哺乳類動物咬傷。此外,狗在發情期內攻擊人的概率也較大。
“被狗咬傷如果及時注射疫苗,是可以得到治療避免后顧之憂的。最好能在2小時內完成疫苗注射,最遲不能超過24小時。”該負責人表示,如果被咬傷頭部的患者危險程度會加倍,更應在第一時間注射疫苗。
被狗咬后,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注射疫苗,如何在前期進行有效處理?上述負責人介紹,一是馬上就地用大量清水(10000毫升以上)沖洗傷口。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用肥皂水反復沖洗,一般要半小時左右,然后再用清水沖洗,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沖掉;二是擠,被狗咬傷的傷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這就要求沖洗的時候盡可能把傷口擴大,并用力擠壓周圍軟組織,設法把沾在傷口上的狗唾液和傷口上的血液沖洗干凈;第三步是消毒,沖完后馬上用酒精或碘酒擦傷口內外,盡可能殺死狂犬病毒,如果傷口出血過多,應設法立即貼上止血帶,然后送往醫院急救;第四步,被咬后應盡快到附近的衛生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最好是24小時之內。
該負責人提醒,夏季狗狗情緒不穩定,應盡量避免做一些容易激發狗狗負面情緒的危險動作,否則被咬傷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對一些流浪狗,最好敬而遠之。被狗咬傷后,一定不要自己進行傷口包扎處理,一定要在清洗傷口后到醫院找醫生治療。
相關新聞:
福州城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一審 擬每戶限養一只

烏山路上一直無人牽管的狗在“逛街”。
福州新聞網8月2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李暉/文 石美祥/攝) “你養狗跟我沒關系,但你不能因此驚嚇或影響到我的生活。”一些受訪的市民表達了對當前養狗存在安全隱患的看法,而這也是引發一些糾紛的主要原因。
昨日,市政府將《福州市城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一審,擬通過條款的設置,健全養犬管理的機制、禁止烈性犬的飼養等。
不規范養犬
引發不少問題
福州市對養犬管理一直十分重視,從2001年起的近10年里,市政府曾多次以規章、通告等方式,來規范養犬行為。
目前城市居民養犬比較普遍,養犬的目的已經從看家護院逐步發展為生活陪伴、精神慰藉,而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日益突出。如犬類攜帶的狂犬病毒引發人畜共患的狂犬病傳染介質增加,狂犬病的發病死亡率為100%,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隨意遛犬、犬只隨處便溺等不規范的養犬行為影響了市容、衛生以及人們的正常生活。
此外,犬只傷人事件時有發生,遛犬驚嚇路人、犬吠聲擾民等已成為市民關注和投訴的熱點,引發了不少糾紛和治安案件,如本報6月15日報道的《路邊逗狗五齡童被咬傷》、7月26日報道的《4歲童被咬傷無處索賠,肇事狗找不到狗主人沒著落》等。
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在作關于《條例》(草案)的說明時指出,為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維護公共秩序和市容環境衛生,制定《福州市城市養犬管理條例》已十分迫切和必要。
多部門承擔
相應管理職責
養犬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涉及到傳染病防治、環境衛生、社會治安、市場交易等方面。
《條例》(草案)為此規定,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養犬管理工作的領導,市、縣(市)區政府確定的養犬登記機構負責定期辦理養犬登記,公安、城市管理、農業、衛生、市場監管等行政管理部門分別承擔相應的管理職責。
同時,《條例》(草案)還就充分發揮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在掌握養犬情況、組織群眾自我管理和監督、調解糾紛等方面的優勢作出規定。
每戶限養一只
實行強制免疫
為控制養犬的數量,《條例》(草案)以養犬登記的方式對養犬設置了行政許可,并規定了相應條件和審批程序。
草案要求,申請養犬的個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本市有固定住所且是住宅單元(或獨戶居住),每戶限養一只;
養犬實行強制免疫制度,申請養犬人應當攜帶犬只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其他依法確認的動物診療機構對犬只進行健康檢查,接種狂犬病疫苗,領取犬類免疫癥;
鑒于烈性犬只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對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較大,《條例》(草案)參照其他省市相關的做法,禁止個人飼養烈性犬、大型犬。
犬只不得放養
禁入多類場所
《條例》(草案)在保證養犬人權利的前提下,也要求養犬行為不得危害公共利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同時,針對近幾年犬吠擾民、犬只傷人和犬糞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等公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條例》(草案)對養犬人攜帶犬只外出、制止犬吠擾民、犬只傷人后的協助救治、超過限養數量和放棄飼養犬只的處置以及染疫犬只、犬只尸體的處理等均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犬只不得放養,應當拴養或者圈養;
個人攜犬出戶應即時清除犬只糞便和嘔吐物,約束犬只不得驚嚇、傷害他人;
禁止攜帶犬只出入公共交通工具、學校、博物館、圖書館、醫院、超市等公共場所;
犬只傷害他人的,養犬人或者犬只管理人應當立即將被傷害者送至醫療機構診治,先行墊付全部醫療費用。
《條例》(草案)還按照“嚴管理、高處罰”的原則,設定了相應的處罰條款來規范養犬行為。
他山之石
上海:
大型犬應戴嘴套
上海明確在上海世博會園區、人民廣場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等重點區域以及體育場館、軌道車站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禁止攜犬進入。
此外,養犬人攜犬外出時,應當束以犬鏈,大型犬應當佩戴嘴套,由成年人牽領,主動避讓老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養犬人還應當隨身攜帶清潔工具,及時清除犬排泄的糞便。
對攜犬進入禁犬區域和公共場所,以及違反免疫和清除犬糞規定的行為,分別由公安部門、動物防疫部門和城管執法部門予以處罰。
深圳:可跟蹤定位犬類
深圳市則成立犬類協會,通過給犬類注冊“電子身份證”,實現對犬類的分類管理和跟蹤定位。此外,該協會與政府部門合作,對城市流浪狗進行收容管理。
成都:免費辦養犬證
2010年成都市養犬管理條例出臺后,成都市開始實行免費辦理養犬登記證,實施一年后,在限養區登記的犬只數為40370只,辦證登記率達85%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