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建言如何全面提升福州防洪排澇能力
2015-08-14 07:21:21??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主城區減建設增綠地 廈門大學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研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馬武定 對于福州市水利部門和規劃部門所提出的“高水高排”、建設海綿城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我覺得非常合適,也很贊同。當災害不可避免之時,要從城市規劃的角度考慮如何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首先,從內澇風險分析圖上看,高風險和中風險區主要是在老城區,即人口和建設強度都比較密集的地區。因此在今后舊城改造和存量土地利用時,應逐步減少和控制這些高風險地區的人口密度和建設強度,減少投資強度,把高投入的大型公共項目盡量少分布在這些高風險區內,減少大量吸引人流、車流的建設項目,應在這些地區增加綠地,提升蓄水能力。 其次,合力做好地上與地下結合的“蓄水池”工程,進行合理分布,特別是高風險區的設施分布,發揮綜合調蓄能力。 再次,加強生命線工程,提高應急能力,保證重要節點的交通暢通,提高重要道路的路面標高。盡量避免路面標高的大起大落、高差太大引起積水,形成孤島。 著重“生態修復” 暢通城市血脈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博士 張兵 這幾天,我看到福州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正在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說明福州的城市應急能力在提高,社會各界也很團結努力,非常敬佩。對于提升福州防洪排澇能力,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要以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提升防洪排澇能力。《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明確了福州“兩江潤城、碧山環城、水鏈織城、青峰綴城”的山水格局,確定了“一環八楔、兩帶一網、十一山多園”的綠化系統,并且也規定了河網水系建設同防洪排澇工程的結合。要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在此前的綠道、濕地保護、山體保護規劃等工作基礎上,將防洪排澇能力的提高同城市環境品質建設、土地使用方式的改善結合起來。 第二,要將提升防洪排澇能力作為城市的“生態修復”工作去系統落實。高度重視所有河流水系的保護,管理好藍線、綠線,保持血脈的暢通;用疏導的方式,研究符合福州城市發展特點和能力的防洪排澇系統;將基礎設施的工程改造提升同城市生態修復和城市公共環境品質改善結合起來。 福州在經歷了快速規模擴張之后,進入改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重要轉型期。我們要秉持生態文明的理念來研究問題,把提升防洪排澇能力的工作作為機遇,推動福州生態城市建設。 |
相關閱讀:
- [ 10-30]廈10年內將建成防洪排澇體系 健全預警提高應急能力
- [ 07-03]福州大學城防洪排澇體系投用 標準為百年一遇
- [ 06-04]集美整治12個易澇點完成 將建立統一防洪排澇體系
- [ 06-07]漳州九龍江河道防洪排澇管理處 兩任主任同時落馬
- [ 05-16]升級版防澇規劃有望今年出臺 將提高防洪排澇標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