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建言如何全面提升福州防洪排澇能力
2015-08-14 07:21:21??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保護與修復并重 打造水循環體系 省住建廳副廳長 王勝熙 與 “龍王” 臺風相比,這次“蘇迪羅”帶來的積水降了不少。這說明,這幾年排水防澇的治理還是有成效的。不過仍造成城區部分路段內澇,這除了與福州主城區獨特地形地勢等自然因素有關,還與福州可調蓄的湖體太少、河道流速慢等息息相關。今后要怎么辦? 我認為,福州要用海綿城市的理念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城市開發,打造基于自然條件的城市水循環體系,增強城市抗災能力。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城市原有的生態環境,湖體、山體、田園、濕地、農地、林地等能保留下來的,都要盡量保留。這樣當極端天氣來的時候,這些就都是調蓄的載體。 保護是第一,修復排在第二。就修復,我建議要見縫插綠,包括屋頂上的綠化也可以用起來。屋頂綠化削減雨水徑流量,有利于城市的防洪排澇,相應提高防澇標準。同時,隨著綠化屋頂的日益增多,可減少雨水資源的流失,調節雨水的自然循環和平衡。 水是寶貴的資源,白白流掉很可惜。有條件的城市,要規劃建設一批蓄滯洪的湖泊。聽到福州要建若干個調蓄水面。我認為這非常正確,既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又能減少雨水資源的流失,從而調節城市氣候。此外,還要堅持“高水高排”,提高城市防澇標準。這方面福州已經在做,包括加強網線設施的規劃建設,繼續加大排水管網的改造力度,加強抽排能力的提升。 “排”“蓄”結合 建設生態洼地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顧問、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學部委員、福建省經濟學會顧問陳秉釗 近年來全國各地水災頻發。相比“龍王”來說,“蘇迪羅”災大害小,可見福州近年來在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上做了不少基礎性工作。 當前,國家正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其關鍵的指導思想是,由“排”到“蓄”,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控制,對源頭水量與水質的控制,從而達到源頭控制、水質凈化和雨水回用的目的。 因此,福州要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不僅要排澇,更要防澇。“排”是應急,治標;“蓄”雖見效慢,但是根治之策。“排”與“蓄”尤如中西醫,兩者要結合。如何實現“排”與“蓄”?福州應大力建設生態洼地。建設以生態滯留功能為主的生態洼地,以生態雨水再利用為目的蓄水池、雨水模塊箱,以及透水鋪裝和綠色屋頂等。廣義生態洼地包括下凹草地、生態滯留溝、生態滲透池、雨水花園、滯留塘(干塘、濕塘)等類型。此外,做好防洪排澇工作,福州還應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統籌好市政和城市防洪排澇建設,留足滲水地面,筑牢地下“良心”工程。 |
相關閱讀:
- [ 10-30]廈10年內將建成防洪排澇體系 健全預警提高應急能力
- [ 07-03]福州大學城防洪排澇體系投用 標準為百年一遇
- [ 06-04]集美整治12個易澇點完成 將建立統一防洪排澇體系
- [ 06-07]漳州九龍江河道防洪排澇管理處 兩任主任同時落馬
- [ 05-16]升級版防澇規劃有望今年出臺 將提高防洪排澇標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