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是一名音樂老師,她所在的琯頭中心小學是連江十番音樂傳承基地之一。現在她每周都到樂隊中向老藝人學習演奏技巧。 “先學小鑼,主要是把曲譜學通。包括我在內,我們學校有5位老師在學習十番樂器和曲譜。”陳揚說,琯頭中心小學還成立了興趣小組,每周有20名學生參加,邀請老樂手們和當值音樂老師一起登臺授課。 通過這一渠道,挖掘到不少好苗子。三年級的吳瑞,他原來學葫蘆絲和小提琴,現在愛上了十番中的笛子和逗管。 “學校將把連江十番編寫進地方鄉土教材,作為孩子們的選修課。”琯頭中心小學副校長陳俊棟說。 采訪札記>>> 古樂和鳴的背后 在中國,民間樂社并不少見,但像“純如軒”這樣歷經百年還活躍鄉間的卻不多。十番古樂和鳴的背后,是鄉音縈懷的華僑,是潛心研究的學者,是執著堅守的演奏者,是肩負傳承的教育家。 “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 十番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甚至更早時期,它不但包含著中國古代音樂的信息,同時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福州茶亭傳至青芝山腳下的拱嶼村,歷經百年滄桑。拱嶼十番沒有在音樂海洋中消失,而且還能以漢唐古樂風范回響在鄉村,受到海峽兩岸國樂界的關注,這是民俗文化傳承的一件幸事,也緣于幾代人的堅守。許多海外定居的老隊員,一旦國內有重大演出活動,就自掏腰包乘機回國,他們為的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好東西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消失”。民間音樂演奏家林祥星自稱是義工,常自費到各大院校推介十番古樂。作曲家郭祖輝在感動之余,多次赴拱嶼與樂隊交流,并在國內外高端的音樂界學術研討會上不遺余力地大力推薦。 得益于華僑的慷慨解囊和專家的支持,拱嶼十番樂隊如今轉向收集、整理、重建傳統民樂文化系統的階段,但樂隊擴大之后,迫切需要一處可以排練、展示、交流的場所。希望地方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幫助,把十番古樂打造成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文化品牌。 |
相關閱讀:
- [ 12-01]吳清源履歷:十番棋打遍日本頂尖高手無敵天下
- [ 06-16]福州首次舉辦非遺攝影展 包括閩劇茶亭十番音樂
- [ 02-24]“十番棋”之戰古力兩連敗 李世石人如其名
- [ 02-11]福州民間文藝團體鱔溪十番樂團將赴馬祖參加演出
- [ 01-27]“古李十番棋”盛大開場 女兒送香吻小李得勝
- [ 01-27]十番棋李世石拔得頭籌 古力行棋過分埋下禍根
- [ 01-26]古李十番棋在北京落子 聶衛平帶病現身相挺
- [ 11-26]淡看古李十番棋500萬獎金 古力:為“80后”爭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