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幫扶,家門口看病 萬事開頭難。23家醫療機構“家底”各不相同,如何合理分配資源、統籌發展?“有的醫院科室建設能力薄弱,有的是專業人員技術需提升,有的管理經驗不足,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實地考察后,才能對癥下藥。”張帆說。 市一醫院深入調研后,分門別類制定出個性化“造血”式幫扶方案,不僅外派名醫長期駐點,還常常組織各類專業培訓。醫聯體內逐步形成了硬件扶持、資源共享、專科協作、技術幫扶等工作模式。 資源共享提升診療水平。市一醫院在全省率先組建放射影像遠程會診中心,現已完成7家成員單位網絡平臺建設,免費出具近3000份的遠程報告單;成立心電遠程會診中心,開展檢驗、物品消毒、部分大型設備等資源共享。 專科協作針對性強。永泰縣醫院新建門診綜合大樓,市一醫院把醫務科、肛腸科、藥劑科列入重點幫扶;閩清縣醫院的兒科、婦產科亟待加強,專家們手把手排出發展計劃;福清市第二醫院缺乏內科、外科診療經驗,專家們把先進經驗帶下去…… 專家團隊將便捷有效的新型診療技術帶到區縣,使基層醫院的醫技水平節節提升,甚至連“高大上”的微創手術都能在縣級醫院完成。以往外流的患者逐漸回歸,在家門口可以輕松看病。 不久前,在市一醫院專家指導下,閩清縣第二醫院完成了該縣首例膽囊摘除腔鏡手術。院長余濤說:“以前只有大醫院才能做腔鏡手術,現在有了市一醫院幫忙,我們縣級醫院也能獨立做了。”目前,市一醫聯體已幫助8家縣級醫院開展腹腔鏡手術。 雙向轉診,花錢少效果好 “過去我們基層醫院最怕接到危重病人,一旦處理不了,需向上級醫院轉診時,又怕沒床位接收,要跑好幾個醫院。”閩侯縣醫院院長何國華說,“加入醫聯體后,這個煩惱沒有了。市一醫院給轉診的危重癥病人專門開通綠色通道,保證優先急診入院。” 不久前,閩侯一名七旬老大爺出現急性腸梗阻,通過綠色通道被轉至市一醫院實施手術。結算時,患者家屬發現原本4萬多元的總費用,現在只要付1.5萬多元,且報銷的比例高達80%。 |
相關閱讀:
- [ 04-04]各地排查惠民政策縮水走樣問題
- [ 03-23]信息公開做足,惠民資金才不會被“拔毛”
- [ 02-17]臺灣女演員疑點燃瓦斯自殺身亡 生前有自殺記錄
- [ 01-30]“文化惠民”仍是2015年地方兩會熱點
- [ 01-02]踏歌起舞福滿城 福州舉行新年文化惠民演出(圖)
- [ 11-01]“相約九日臺”音樂會:演出高大上 門票很親民
- [ 10-23]太原破解“葬不起”出實招 建立惠民生態葬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