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體和器官捐獻者家屬起立默哀
又是一年清明雨,一捧黃菊,一杯清酒,暫寄追思。
昨天上午,福州市紅十字會舉辦了一場特殊的音樂追思悼念會,追思的對象,是福州歷年來的遺體器官捐獻者們。
遺體與器官捐獻者紀念碑前,優美的古箏、琵琶和簫聲,將捐獻者親屬無盡的思念帶到天堂,深切緬懷那些逝去的靈魂。樂聲中,不少捐獻者親屬控制不住思念,手持菊花、淚水奪眶。
捐獻者家屬:王經緯 母親:王艷容
“善良和堅強,都是我母親教會我的”
追思悼念會上,坐在第一排的王經緯一直雙頰掛淚。
她的母親叫王艷容,去年9月30日過世,是福州眾多遺體與器官捐獻者中的一員。 2009年,王艷容就簽署了遺體捐贈、器官捐贈和眼角膜捐贈的協議。
王經緯是單親家庭,與母親相依為命,兩人的生活只靠母親做工廠化驗員的微薄收入支撐。但在王經緯心中,母親給她的,是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善良和堅強,都是我母親教會我的?!蓖踅浘暬貞?,30多年前,她還在上幼兒園,一天晚上她和媽媽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了一個裝著2000塊錢的信封。那時候,2000塊錢幾乎相當于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對于單親家庭的她們,這更是一大筆錢,但是母親還是把錢交了出去?,F在,她也追隨母親,簽署了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
回憶這些,王經緯摸著遺體與器官捐獻者紀念碑上的“王艷容”,貼著石碑放聲哭了出來。
母親走得太急了,王經緯幾乎沒有準備?!叭ツ?月,她才第一次出國旅游,和朋友一起,跟團去了澳大利亞,8月份去了一次海拉爾。9月份出現溶血性貧血,9月30日因為器官衰竭,很快就走了?!蓖踅浘暫蠡?,母親一輩子都在操勞,好不容易等生活好一點,一輩子只出了一次國門,只去了一次草原,就離開了。
王經緯依靠在刻有母親名字的捐獻者紀念碑前泣不成聲
捐獻者家屬:陳雁 母親:郝鳴
“大家都叫她郝老師,好老師”
又即將到清明節了,陳雁和妹妹再次來到三山陵園,參加遺體與器官捐獻者的集體追思悼念會,他已經記不得這是第幾次的追思悼念會了。
第一次參加追思悼念會時,陳雁悲痛得幾乎不能說話,但漸漸的,他看到捐獻遺體和器官的人群越發壯大,參加追思悼念會的家屬們也越來越多,他又感到欣慰。
“媽媽,你可以放心了,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做著和你一樣的事情?!标愌阏f,母親2007年去世,在此之前她曾經交代過,要把遺體捐獻出去,為醫學研究事業做貢獻。因為擔心子女變卦,她甚至還特別交代了學校的領導和人事干部。
慈祥,是母親給陳雁留下的最深印象?!拔夷赣H生前是福建廣播電視大學的教授,一生桃李滿天下,鄰里、同事友好,大家都叫她‘郝老師’,好老師。她真的是個很慈祥的人?!标愌慊貞?,1997年、1998年、2001年,母親從云南分別接來了三個佤族的貧困孩子,親自撫養,直到這三個孩子大學畢業。
除了做公益,生活中的細節,陳雁也能體會到母親郝鳴的善良?!拔覀兗易?樓,她一有空就把樓梯掃干凈,而且是整棟樓掃過去的那種。1樓住了一個老太太,年紀比她大,身體不太好,子女也不在身邊,母親就經常煮了東西給她送過去。有一個經常來小區收破爛的人,家里條件不好,母親就把家里的廢舊報紙送給他……”
善意沒有被辜負,陳雁說,母親在生活中接收到的也幾乎都是善意,鄰里友好,同事和善。那3名佤族的孩子,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回到云南,發展云南的教育了,他們與陳雁一家的聯系一直都沒有斷過。
捐獻者家屬:韓卓琳 父親:韓力民
“我掬了一把故鄉的泥土灑在了你的安息處”
“我熱愛祖國的衛生事業,并為此奮斗一生,死后愿意將器官捐出,用作醫學研究之用。”這是韓卓琳父親韓力民的遺囑,現在被鐫刻在遺體與器官捐獻者的紀念碑上。
韓力民是山西沁縣人,1923年4月出生,1989年10月因病去世,享年67歲。離休前任福建中醫學院黨委書記,現更名為福建中醫藥大學。1949年,韓力民隨同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南下福建,從此扎根。
“建陽水吉是他的第二故鄉,他的骨灰也撒在那里?!表n卓琳說,父親生命的后30年完全奉獻給了福建中醫藥教育事業,病重在床的時候,簽署了遺體與器官捐獻協議,他是福建省最早的遺體器官捐獻者之一
2013年,韓卓琳第一次回到山西沁縣老家,離開時,她帶走了家鄉的一包泥土。
“我把泥土分成了2份,一份撒在建陽水吉,我父親的骨灰撒放地,還有一份就撒在了紀念碑前。”家鄉的泥土帶著芳香,韓卓琳希望能讓著芬芳伴著父親,安息在八閩大地上。
捐獻者家屬:張劍津 父親:張其松
“看到報紙后,我才知道他捐了遺體”
“我不知道怎么說?!弊匪嫉磕顣覍傧?,張劍津看起來有點沉默,關于清明追思,他說不出更多。
2009年,張劍津的父親去世,死后將遺體捐獻出來,用于醫學研究。“他生病的時候就在籌備了,一直瞞著我們,看到報紙上的新聞后,我才知道他捐了遺體?!睆垊蛘f,他曾經想過勸阻父親,但是拗不過,只能答應。
張劍津說,父親原來在銀行工作,退休后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但是這些錢都用來幫助別人了。一間小小的房子,家具舊舊的,房間里連一件電器都沒有,這是張劍津記憶里父親的“蝸居”。
父親沒有墓地,只在紀念園的石碑上刻上了小小的名字。張劍津每年都來看他,但是每一年的心情都不太相同:“一年一年更加理解他吧,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p>
延伸閱讀
福州市去年有25人實現了遺體器官捐獻
據福州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胡曉強介紹,2005年開始,福州市持續開展遺體和器官捐獻動員宣傳,目前已累計登記遺體器官捐獻報名志愿者2005人。其中,實現遺體捐獻154人,實現眼角膜捐獻29人,55人因此重見光明;3人捐獻的器官救活了6人。去年以來,就有25人實現了遺體器官捐獻。
“福州市器官捐需之間有較大的缺口?!焙鷷詮姳硎?,今后將繼續推進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加強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培訓,招募遺體器官捐獻宣傳志愿者。市民如想咨詢和報名登記遺體器官捐獻,可撥打兩部24小時服務熱線:市紅十字會0591-87610572,三山陵園968533。此外,福州市去年還成立了“志友會”,一方面加強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將通過募集基金,對困難捐獻者的家庭給予必要的人道救助。
東快記者朱亞琴黃淑平陳楠/文劉朔/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