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產科黃勉主任指導醫聯體永泰縣醫院完成婦科腹腔鏡手術
閩侯一名七旬老大爺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在閩侯縣醫院檢查后,考慮是腸梗阻,最后通過福州市第一醫院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市一醫聯體”)內轉診到福州市第一醫院接受手術,手術很成功,患者順利恢復出院。而在出院結算的時候,患者家屬發現原來要繳納的4萬多的費用,現在只要支付1.5萬多元的現金即可,排除掉自費的藥物費用,報銷的比例高達80%。
據了解,這是市一醫聯體內的一個轉診案例。市一醫聯體成立于2013年7月份,是一個以福州市第一醫院為中心,23家縣區醫療衛生機構為成員單位的省內首個醫療聯合體。
從醫聯體成立至今,已經有372位患者通過醫聯體渠道從縣級醫院轉診到福州市一醫院,這其中有70位是符合醫聯體參照縣級比例補償的新農合重大疾病目錄的,這些患者根據當地縣級比例補償,報銷比例最高能達到80%,大大減輕了他們的生活負擔。
醫聯體內轉診成功治療 治療費用報銷比例高達80%
閩侯的謝大爺今年已經71歲了,在4個月前他因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一周住進了閩侯縣醫院。在醫院的檢查中,醫生考慮謝大爺是出現了小腸梗阻。了解到大爺18年前曾因胃癌做過胃癌根治手術,治療難度較高,閩侯縣醫院通過醫聯體內轉診,把謝大爺轉到市一醫院繼續治療。
市一醫院普外科接診了謝大爺,由于大爺病情比較嚴重,醫生讓家屬去辦理了入院手術。在接下來的檢查中,醫生發現大爺有黏連性腸梗阻,經積極保守治療,患者腸梗阻較之前無明顯緩解但也沒有明顯加劇。
謝大爺一直堅持要進一步手術治療,醫生通過隨后的檢查也確定大爺有手術指征,可以動手術。于是在大爺入院后一周,給他安排了手術。
當日下午,醫生在全麻下對大爺做了剖腹手術,把大爺的腸黏連松解掉,同時把大爺腸內的結石取出。手術很順利,大爺的術后恢復也很好。在住院1個月后,大爺腹痛、腹脹沒有了,大小便也很通暢。在醫生簽字同意后,大爺辦理好出院手續回家了。
而在出院結算的時候,謝大爺了解到他在市一醫院的醫療費用總額是43708元,但最后他需要支付的只要15867元,住院農合醫療費補償高達27841元,在扣除掉不在新農合報銷范圍內的藥物金額8907元,此次謝大爺住院報銷的比例高達80%。

醫生為醫聯體成員單位轉診患者手術
醫聯體內病人在市級醫院治療可享受縣級醫院報銷比例
據福州市第一醫院醫保辦主任林敏介紹,由于當前新農合的政策,縣區級醫院報銷比例較高。而醫聯體通過轉診,可以讓患者在市級醫院也能享受到縣區級醫院的報銷比例,進一步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
按照醫保政策,市一醫聯體中,縣區內無法醫治的特大疾病患者由縣級、鄉級醫療機構轉市級醫院的,新農合報銷比例參照縣級醫院政策執行;如由市級醫院下轉縣級或鄉鎮衛生院的,其報銷比例按照縣級或鄉鎮衛生院相關政策執行。
2014年福州市新農合住院補償比例為:鄉級定點醫療機構90%左右、縣級定點醫療機構75%至80%左右、縣級以上(縣外)定點醫療機構45%至60%左右。
對于新農合的參合人員而言,最高的縣區級醫院住院報銷比例可以高達80%以上,但以前只能在縣區級醫院內接受治療,才能用這個報銷比例進行報銷。一旦去醫聯體單位以外的縣區級以上醫療機構,他們的住院報銷比例就大幅度下降,根據2014年福州市不同縣區的新農合政策,報銷比例在40%~60%左右。
而市一醫聯體的成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患者可以在當地的醫院接受治療,如果當地醫院沒有條件或無法治療的,就可以轉診到福州市第一醫院進一步治療,對于符合市一醫聯體內相關縣(市)區上轉并參照縣級比例補償的新農合重大疾病目錄的患者,這期間還能用縣區級醫院的住院報銷比例進行報銷。

腎內科楊楓主任下鄉到醫聯體義診
轉診病人無起付線 出院后醫藥費可即時結算
關于醫聯體轉診有明文規定,下級醫院急癥患者可直接通過電話向市一醫聯辦申請開通綠色通道轉診。對于非急癥患者可通過電話或傳真等形式向上級醫院預約就診,下級醫療機構還可預約各種醫技檢查。
林敏表示,目前接診的患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急危重的患者,送到當地縣區級醫院就立刻要轉診到上級醫院搶救的,另一種則是到當地的縣區級醫院住院,但當地醫院無法治療轉診上去的患者。對于這兩類患者,當地醫院的醫務科會開出轉診單,在電腦上的醫聯體系統做轉出登記,這期間,患者無需辦理任何手續。
還有聯合體內的轉診病人,按院內轉科政策簡化新農合和醫保轉診、報銷手續。取消轉診產生的新農合和醫保二次起付線,病人不用多次辦理出入院手續。市一醫院在接診到患者后,就直接為患者在醫聯體系統內辦理轉入登記。患者只要在出院時到市一醫院醫保辦進行報銷待遇審核即可。在出院時,醫藥費就可以在醫院即時結算,無須再去當地新農合中心報銷。
值得注意的是,外傷患者與產婦,由于報銷的過程中牽扯到是否由他人進行賠付以及當地產婦的不同補償政策,無法在醫院進行及時結算,還需要回當地新農合中心或醫保中心進行報銷。
另外,聯合體內基層醫療機構還調整增加藥品目錄,以適應轉診需要。閩清縣醫院院長黃勤貴表示,醫聯體成立后,基層醫院向上轉診的渠道更加暢通了。一方面,可及時借助市級大醫院的醫療技術和先進設備,搶救疑難重癥患者的生命;另一方面,患者治療恢復良好后,又可通過向下轉診渠道轉回基層醫院康復治療,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醫聯體目標:急慢分治、分級診療
林敏表示,醫聯體從2013年7月成立至今,已經有372位患者通過醫聯體渠道從縣級醫院轉診到福州市一醫院,平均每個工作日都有一名患者從下面的縣區級醫院轉診到市一醫院的。
“這些轉診上來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較重。”林敏說,由于醫聯體的存在,患者也不必擔心因病床“一床難求”而轉診不順。危重癥的患者可以及時轉診到市一醫院治療,慢病可在當地醫院診療,且都可以享受到縣級醫院報銷比例,這讓患者更放心地在基層接受治療。
市一醫院院長張帆指出,讓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提升基層醫療水平,盤活各級醫療資源,形成急慢分治、分級診療的格局是打造區域醫療聯合體的最終目標。
除了雙向轉診外,目前,市一醫聯體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種:專科協作模式,如與福州市老年醫院(福州市第六醫院)相關專科結成“對子”。技術幫扶模式,主要是跟縣醫院之間建立長期技術幫扶,協助重點專科建設。支援基層模式,主要是通過領辦社區中心或建立縱向支援來合作。
此外,醫聯體幫扶的形式多種多樣,既有醫生的長期駐點幫扶,也有專家的定期門診、手術、查房等技術幫扶,還有管理干部培訓以及到上級醫院進修培訓。
對于醫務人員而言,醫聯體內的人員可以柔性流動、雙向交流。市級醫院的醫務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服務可視同完成晉升前下鄉,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學習、工作視同進修。醫聯體內的醫生向原批準執業注冊的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后,可依照執業范圍開展多點執業,在醫聯體內就醫的患者還可享受轉診、費用結算便捷及報銷比例優惠。
“不過目前醫聯體的探索還在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張帆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能夠真正發揮醫聯體的作用,通過設備、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共享,不僅老百姓得到實惠、基層能力實現提高,公立醫院也能得到發展。
(林鴻胤 唐衛紅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