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體目標:急慢分治、分級診療 林敏表示,醫聯體從2013年7月成立至今,已經有372位患者通過醫聯體渠道從縣級醫院轉診到福州市一醫院,平均每個工作日都有一名患者從下面的縣區級醫院轉診到市一醫院的。 “這些轉診上來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較重。”林敏說,由于醫聯體的存在,患者也不必擔心因病床“一床難求”而轉診不順。危重癥的患者可以及時轉診到市一醫院治療,慢病可在當地醫院診療,且都可以享受到縣級醫院報銷比例,這讓患者更放心地在基層接受治療。 市一醫院院長張帆指出,讓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提升基層醫療水平,盤活各級醫療資源,形成急慢分治、分級診療的格局是打造區域醫療聯合體的最終目標。 除了雙向轉診外,目前,市一醫聯體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種:專科協作模式,如與福州市老年醫院(福州市第六醫院)相關專科結成“對子”。技術幫扶模式,主要是跟縣醫院之間建立長期技術幫扶,協助重點專科建設。支援基層模式,主要是通過領辦社區中心或建立縱向支援來合作。 此外,醫聯體幫扶的形式多種多樣,既有醫生的長期駐點幫扶,也有專家的定期門診、手術、查房等技術幫扶,還有管理干部培訓以及到上級醫院進修培訓。 對于醫務人員而言,醫聯體內的人員可以柔性流動、雙向交流。市級醫院的醫務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服務可視同完成晉升前下鄉,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學習、工作視同進修。醫聯體內的醫生向原批準執業注冊的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后,可依照執業范圍開展多點執業,在醫聯體內就醫的患者還可享受轉診、費用結算便捷及報銷比例優惠。 “不過目前醫聯體的探索還在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張帆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能夠真正發揮醫聯體的作用,通過設備、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共享,不僅老百姓得到實惠、基層能力實現提高,公立醫院也能得到發展。 (林鴻胤 唐衛紅 文/圖) |
相關閱讀:
- [ 03-31]閩侯老人經醫聯體轉診治愈腸梗阻 報銷約8成費用
- [ 12-11]浦城“城管護學”在行動 打通交通“腸梗阻”
- [ 12-10]打通出行“腸梗阻” 孩子上下學更安全
- [ 07-21]廈門:女子腸梗阻20多天引腹痛 手術取出8厘米筍干
- [ 06-22]男子聽信楊梅核可清腸謠言 連吞30顆致腸梗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