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醫院治療的涵涵
東南網3月1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廖慶升 實習生 張福明 文/圖) 當同齡寶寶或背著書包快樂上幼兒園,或在大人懷里撒嬌時,剛剛度過自己3周歲生日的連江寶寶陳齊涵,卻只能一直和病房為伴。這個從出生開始就頻繁流鼻血、經常暈倒的孩子,在去年10月被確診患有WAS綜合征(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征),目前福建已知的只有大約5例。
涵涵必須進行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才有成活希望。但他的家庭已經被前期花去的40多萬元醫藥費壓得負債累累,移植還需50多萬元費用。見媽媽每天都在偷偷流淚,涵涵主動提出來,自己要出院回家,只要媽媽不哭。
“經常站著就流一灘鼻血”
涵涵的媽媽陳可風說,涵涵出生后幾天就不斷腹瀉,有時一天就要排便十幾次,并帶有血絲;時而流鼻血,時而腦袋鼓起大包,但一直沒找到病因。
“幾乎就沒離開過醫院,經常站著就流一大灘的鼻血。”陳可風說,去年8月,涵涵又一次發病,在福建協和醫院進行的血常規檢查中,發現血小板幾乎為零。在醫院建議下,涵涵進行了基因檢測,被診斷為患有WAS綜合征。當月底,父母帶著他又去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病情再次得到確診。
前日,記者在協和醫院見到了涵涵。據主治醫生介紹,WAS綜合征很罕見,發病率僅為十萬分之一。由于需要基因檢測才能確診,所以目前福建已知確診的患兒只有大約5例。患者需要經常性輸血和血小板,死亡率非常高,只有進行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才有成活希望。
三年下來,父母已為涵涵花去40多萬元錢,其中有近35萬元是借來的。而涵涵因為很遲才落戶口,沒辦法享受醫保待遇。
為兒籌錢治病母親躲起流淚
醫生的建議是,讓涵涵到重慶接受治療。因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有成功治愈案例。
不過面對50多萬元的移植費用,陳可風只能偷偷躲進病房邊的廁所流淚。“實在是沒地方借錢了,住的是祖屋,想賣也沒人要。我能不能賣一個腎,給孩子換手術費呢?”陳可風說。
讓陳可風沒想到的是,雖然涵涵才3歲,卻知道了自己常常躲著哭的事。“他說媽媽你別哭,我不醫了。”說著說著,陳可風沒忍住又開始掉淚。
如果你愿意幫助涵涵,可以給他捐款,賬號:6217856400015109649;戶名:陳齊涵;開戶行:中國銀行福州市鼓樓支行。
相關新聞:
3歲男童患怪病一劃碰容易出血 家人背上20多萬元債務
涵涵在輸液
□東快記者朱亞琴林雅/文圖由受訪者提供
“涵涵一直在發燒,血小板升不上去,我身上帶的錢也快花光了。”昨天上午,當東南快報的記者聯系到福州連江縣琯頭鎮壺江村漁民翁振樂時,他語氣中充滿了焦急。
涵涵是他3歲的兒子,患有世界罕見的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征疾病(又稱WAS綜合征),像個“瓷娃娃”一樣易碎。
“不能碰,更不能哭。就算只是輕輕劃到了,他身上也會腫起紫色的大包。”這種病,只有通過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才能根治,費用高昂,讓翁振樂望而卻步。
3月13日,翁振樂揣著不到2萬塊錢,帶著涵涵轉入重慶市兒童醫院,等待骨髓移植手術。
“合適配型的骨髓還沒有找到,高分配的臍帶血還在評估,手術費連零頭都沒湊上,但是我一定要救涵涵。”翁振樂希望能為兒子爭取到最大的希望,也期待能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名詞解釋
WAS綜合征也稱為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征,為一種遺傳性疾病,發病率大約為10萬分之一。發病時,患者會出現血小板減少,免疫缺陷的癥狀,很容易導致出血感染,這類病癥女性攜帶但不發病,男性發病極易死亡。
不能碰不能哭3歲男童患怪病曾流過“血淚”
涵涵的胳膊、額頭上布滿了針眼,3歲的他,有一半時間的記憶都和醫院有關。
“每次發炎感染,我都要帶他去醫院掛點滴,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都‘怕’了他。”翁振樂說,由于涵涵血小板很少,哭泣和情緒激動可能會引起腦充血,所以大家只要一聽到他哭,就戰戰兢兢的。
扎針怎么可能不哭?翁振樂說,他確實拿涵涵沒有辦法:“他的血管太細了,而且經常掛瓶,護士都無從下手。有時候扎不準,他就哭了。”
“有一次他一抬頭,我就看見他眼睛里滾出來的淚是紅色的,血紅色的眼淚,一滴一滴就滾下來了,護士和我都嚇住了。”后來,翁振樂才知道,涵涵流血是血小板過低,導致的毛細血管出血。
2012年3月,涵涵剛出生時,機靈可愛,圓溜溜的眼睛惹人喜愛。幾天后,涵涵出現腹瀉,一天十幾次,還帶有血絲。
4個月大的時候,涵涵身上出現出血點,檢查結果是血小板減小癥,需要輸血小板。由于免疫力低下,涵涵經常有各種炎癥。有時是腸胃炎,引起腹瀉,有時是感冒,引發肺炎,且經常都伴隨著發燒的癥狀。血小板不足時,還會流血。
“有時候半夜,我都會爬起來,看他有沒有流鼻血,是不是需要輸血小板了。”翁振樂記得,有一次他沒注意,涵涵鼻子流血,把血吞進了肚子里,第二天喝奶時,直接吐出來一攤血奶,觸目驚心。
盡管有著父母親的悉心照料和醫生的盡力治療,一年多過去了,涵涵的病癥仍然毫無起色,甚至更加嚴重。
去年8月份,涵涵病情加重。高燒不退、嘴巴潰瘍、腦袋長膿包,翁振樂帶著涵涵來到協和醫院。“后來,我們做了基因檢測,結果是涵涵得了WAS綜合征。”醫生建議翁振樂帶涵涵轉到對治療WAS綜合征有經驗的重慶市兒童醫院。
今年3月13日,涵涵病情稍稍好轉,翁振樂一家坐上了前往重慶的火車。
骨髓移植成功率或七成家人不知怎么湊天價手術費
翁振樂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漁民,前幾年腰間盤突出,就只能靠打零工養活一家人。涵涵生病后,他幾乎沒有時間再去工作。
“涵涵一直反復感染發炎,為了節省費用,我就在福州租了房子,每天早上、傍晚帶他去輸液,晚上回出租房睡覺。”翁振樂和妻子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涵涵的身上,3年下來,不僅花光了積蓄,還背上了20多萬元的債務。
轉院到重慶市兒童醫院時,翁振樂懷里揣著不到2萬塊錢,這都還是借來的。
“轉院之前,涵涵在協和醫院呆了49天,花了5萬多塊錢。”翁振樂告訴我們,涵涵一個月至少要輸一次丙球(人體免疫蛋白),一次6瓶,一瓶600塊。住院期間,涵涵一共輸了3次丙球,用了十幾瓶1850塊的消炎藥。
高昂的醫藥費并沒能換來涵涵病情的好轉,在重慶市兒童醫院血液科30床,涵涵的狀況并不好。入院時血小板指數只有2,且一直在發燒。
“現在涵涵的身體更差了,去年12月份輸血小板的時候,他的血小板還能升到兩萬多、三萬,但是現在輸一次只能升到五六千,而且第二天就只剩下一千、兩千,甚至是沒有了。”翁振樂知道,只有盡快進行骨髓移植,才能留住涵涵的生命。
“如果骨髓配型成功的話,手術成功率是七成,或者做臍帶血的手術,但是風險比較大,只有一半的成功率。我們還在等合適的骨髓,有兩份高配的臍帶血也在做評估。”翁振樂說,希望能有合適的骨髓,讓涵涵少冒點風險,健康地活下去。
骨髓移植手術費用昂貴,“進倉要30萬元,后期護理至少20萬元”,翁振樂的錢已經用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要怎么走,他也沒想好。
主治醫生:盡快做造干移植是唯一的生路
昨日,東南快報記者聯系上了涵涵在協和醫院的主治醫生,該院小兒血液科副主任醫師鄭浩。
涵涵患的是WAS綜合征,確診這個病,醫生也著實費了一番周折。涵涵剛來就診時,一個明顯的表征就是血小板持續下降。鄭浩說,不少血液病人的血小板低通常是良性的,經過治療都可以改善。但是涵涵的治療效果很不理想,大家的目光才轉到一個醫學書上有記錄的病“WAS綜合征”上。
“WAS綜合征”需要送到專業的檢測機構做基因檢驗,且檢測費用也不菲,涵涵的家人考慮了好幾個月,最終才下了決定。2014年10月9日,涵涵的檢驗報告出來,醫生最終確診涵涵患上了WAS綜合征。
鄭浩說,WAS綜合征治療在全國都是非常棘手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是患者唯一的生路。但是考慮到涵涵的年齡太小,移植風險很大,同時涵涵家里經濟困難,因此沒有馬上進行造血干細胞的移植。
患WAS綜合征的孩子如果無法進行移植,始終存在出血的高風險;另外由于免疫缺陷,很容易出現反復感染,并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同時會出現抗菌素耐藥最終治療無效的情況,而這些也正是導致孩子死亡的主要原因。
涵涵的情況就是如此,一直反復發燒,經常血流不止,醫生進行了抗感染等對癥治療,而抗感染的藥物也一步步升級,普通的抗生素已經不能解決涵涵的問題。
但是經常輸血治療以及身體的耐藥性,這也都將影響到后期的移植。長期這樣治療,會使病人喪失移植的機會。因此,涵涵的移植手術迫在眉睫。
雖然協和血液科在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技術上已經很成熟,但未曾開展WAS綜合征移植手術,而WAS綜合征移植手術和其他血液病的移植手術還是有差別的。
鄭浩了解到,當時重慶市兒童醫院作為大陸首家確診此病的醫院,從2000年至今已診斷出10多例,積累了不少的經驗。
“醫生不是不敢挑戰,但是為了讓病人得到最合適的治療。”因此,已經跟涵涵一家非常熟悉的鄭浩坦言了他的顧慮和建議。
鄭浩說,涵涵的情況已經到了亟需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階段,一旦錯過移植的時機,反復發燒,小孩的身體受不了,隨著治療藥品的升級,家里在經濟上也拖不起。
愛心互動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也想幫助這個小家庭,讓涵涵順利地渡過難關,您可以撥打本報熱線:968977,或者@東南快報聯系我們。
愛心賬號:6217856400015109649,賬戶名:陳齊涵,開戶行:中國銀行福州市鼓樓支行。
相關新聞:
3歲連江娃稍微一碰就會出血 高額資料費難倒父母
福州新聞網3月18日訊 涵涵今年3歲了,初看他和其他同齡的孩子沒什么兩樣,但細細觀察就會發現,他的皮膚泛著不健康的白色,濃密烏黑的頭發下有著幾個難以掩蓋的疤痕,胳膊上隨時掛著吊瓶。父母家人在照料他時顯得格外小心,因為輕微的碰觸,他就容易出血,可能造成致命的出血感染。他患有罕見病“was綜合征”,又名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征。
從小易出血血小板異常低
涵涵是連江人,2012年3月,剛剛出生幾天的他就出現腹瀉和便血,把家人嚇壞了。出于謹慎考慮,父母帶著涵涵到福州的大醫院看病。“醫生檢查后,認為是普通的腸道問題。”父母當時也未重視,因為吃了藥,涵涵很快好了。
然而,涵涵5個月時,全身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出血點,雖然很快消失,還是把一家人嚇了一跳。1個月后,涵涵開始流鼻血,前兩次血量少,家人并未當回事,但第三次血流不止。“醫生給涵涵做了檢查,發現他的血小板只有2單位,而正常人是100到300單位。”涵涵的父母意識到,孩子可能患有血液病。
確診患有罕見病
骨髓移植是唯一的希望
此后,涵涵就成為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常客”。“醫生剛開始認為是單純的血小板減少,但是隨著涵涵長大,他需要輸血小板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最近已經2天就要輸一次。”涵涵的母親說,這種不尋常的頻率,讓醫生懷疑,涵涵患上的是否是更加罕見的遺傳病。
2013年8月,涵涵的病情突然加重,頭上長了5個小湯圓大小的膿包,眼睛的麥粒腫已經讓他的眼皮都睜不開了,耳朵里也開始流膿。“2013年年初,醫生建議做基因檢測,我們遲遲沒做,可是那次我們真的害怕了,害怕再不確診,就要失去這個孩子。”涵涵的母親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泣不成聲。
“2013年10月,基因檢測報告出來了,醫生告訴我們,涵涵得的是was綜合征,骨髓移植是唯一的治愈希望。”涵涵的母親通過網絡搜索了解到了這個以前從未聽聞的新名詞:was綜合征,又名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病,主要臨床癥狀為血小板減少、反復濕疹和免疫缺陷,患者很容易因出血感染死亡。
借債治病
手術費還需30萬元
今年春節后,一直到3月9日,涵涵一家都在協和醫院。13日,他們在醫生的建議下,轉到富有治療was綜合征經驗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等待進行骨髓移植。涵涵的母親和哥哥先進行了配型,卻未成功,此前因為身體有恙而無法進行檢測的父親今天將做配型檢測。
“即使配型成功了,手術也不一定能及時進行。”涵涵的父親無奈地說,轉到重慶,他們帶了2萬多元,但到第3天,涵涵的治療就花了近1萬元,而醫生告訴他,不算上后期抗感染治療的費用,單單骨髓移植手術,就需要準備大概30萬元。
涵涵的父親主要打零工,母親則是地道的家庭婦女,為了照顧涵涵,近3年來他們已經不再外出工作,家里沒有任何經濟收入來源。自從涵涵生病以來,他們一家已經花費了近40萬元治療費,其中有20萬元是向親戚朋友借來的。“我們實在是無人可借了。”涵涵的父親哽咽著說。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愿意伸出溫暖的雙手幫助涵涵,歡迎致電本報黨報熱線83751111,或聯系他的母親陳可風13705011317,也可以捐款至該賬戶:中國銀行福州鼓樓支行,陳齊涵,6217856400015109649。
(福州日報記者 黃洋 見習記者 劉君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