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難而上 敢于擔當 沒有一股“闖”勁、“鉆”勁、“拼”勁,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是不可能抓好落實的。 “要強化改革責任擔當,看準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氣來,堅定不移干。” 2014年1月22日,北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字一句,鏗鏘有力,振聾發聵。 這是敢啃硬骨頭的勇氣,敢涉險灘的底氣,敢打破藩籬的豪氣。 二十多年前,習近平同樣是以這種魄力與擔當,推動著福州改革發展方方面面的工作。 建城逾2200年的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上世紀80年代起,城市開發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沖突,時有發生。 歷經百年滄桑的林覺民故居,就這么被“推”上了消逝的“懸崖邊”。 1989年下半年,經有關部門批準,福州市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準備拆除市文保單位林覺民故居的部分建筑,建設商品房。故居前的文物保護碑上,被寫上了臉盆大的“拆”字。 1990年12月,一位市政協委員給市委書記習近平寫信,并在《福建日報》上發表文章,痛陳“如此不顧社會效益,不免使人失望”。 “習書記看到來信后,立即讓我們核實情況,同時要求有關部門暫緩拆遷。”時任市文管會常務副主任、市博物館館長黃啟權回憶道。 3月10日下午,習近平親自主持,在林覺民故居召開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當黃啟權確認“這里就是林覺民故居大廳”后,習近平斬釘截鐵:“好,我們就決定把它保護下來,進行修繕。” “那時有不少人認為,文物保護是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時任市文管會辦公室主任鄭國珍說,“但習書記頂住了壓力,敢于向只顧眼前經濟利益的觀點說不,并提出保護人文環境與發展經濟是領導者同等重要的責任。習書記認為,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就是延續了城市文化的‘魂’與‘根’。” 林覺民故居終于從“懸崖邊”被拽了回來。1991年5月31日,故居修繕工程動工。11月9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復80周年之際,故居修繕完成,并辟為福州市辛亥革命紀念館對外開放。 穿行榕城,習近平的堅持,同樣惠及了林則徐系列遺跡、鄧拓故居、琉球館等歷史古跡。正因此,二十多年間,大步邁向現代化都市的福州,高樓大廈和粉墻黛瓦,完美演繹出一曲“古今二重奏”。 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習近平看重一個“敢”字。“‘敢’就是勇挑重擔,敢于迎難而上;大膽開拓,敢為天下先。”當遇到各種各樣困難的時候,“不能老強調條件太差、優惠太少、歷史包袱太重、人事關系太復雜,等等”。 |
相關閱讀:
- [ 02-25]要做實干家 不做清談客
- [ 12-24]福建日報評論--爭當實干家
- [ 05-20]浙江青田喊響“帶頭干跟我上” 建設“幸福僑鄉”
- [ 05-09]“無會周”到“實干周” 折射基層政風之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