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 · 甘霖 藤山滴水人家, 長夜倦燈苦捱, 書記察情令下, 流水音佳, 愛民人在今夏。 這首詞,是1992年一名群眾寫給習近平的。 那年7月,酷暑時節的倉山區下渡藤山弄,一百多戶居民因為供水管徑太小,水壓上不去,飽受斷水之苦。他們給習近平寫了一封信,反映用水難題。習近平見信立即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迅速了解情況,馬上解決問題。 很快,現場勘察的隊伍到了,供水管線的改造方案定了。接著,工程隊破土動工,在連日高溫下加緊作業,8月7日為居民們接上了自來水。 全市的工作千頭萬緒,百來戶居民的用水問題也許算不上大問題。但在習近平眼里,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要求身邊的干部牢記:“百姓的事,要時時放心不下。” 主政福州期間,像這樣反映問題、尋求幫助的群眾來信,習近平接到過很多。有的來自遠方的山西霍州,反映福州非法長途車售票點欺騙旅客的問題;有的來自外來務工人員,反映子女上學難的問題;有的來自貧苦的山區鄉村,要求政府架橋修路,他知道后都指示有關部門和地方盡快努力幫助解決。 地處山區的永泰縣,是習近平掛鉤聯系的扶貧開發重點縣。當時因為缺少道路,偏遠山區的農民有“三怕”:怕豬壯,壯了抬不出去;怕樹高,高了運不出去;怕孩子大,大了娶不到媳婦。 葛嶺鎮溪洋村,正是這樣的情況。水流湍急的大樟溪從村子與省道間橫穿而過,無橋無路,村民要想把李果、青梅等特產運出去,非常困難。 當時的村支書陳院院為了給村民修座橋,四處奔走,但因資金緊張,一直沒有結果。 “那時村里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橋修起來。后來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寫信給習書記,沒想到他很快批給有關部門,幫我們實現了這個心愿。”今年已80高齡的陳院院談起這件事時,仍充滿感激。 這座寬五米、長二百多米的石橋,在當地村民的心中,不僅是聯系外界的致富橋,更是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為民之舉,多多益善。 要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就要到困難多的地方“雪中送炭”,滿腔熱情、真心實意、千方百計地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上的難題。 15年前,福州臺江區正義路27號,一個大雜院,五戶大家庭,滿滿當當擠著27口人。56歲的劉依釵一家四口住在其中一間僅17平方米的木板房里。這里就是福州當時有名的棚戶區——蒼霞社區。 木板房夏天熱得像桑拿房,必須不斷往墻上潑水來降溫;冬天又四處透風,要一層一層地糊報紙御寒。以前福州像蒼霞社區這樣的棚戶區很多,所以也有個很形象的說法,叫“紙禙的福州城”。 為不斷改善福州人民的住房條件,習近平在市委書記任上大力實施“安居工程”“廣廈工程”“造福工程”。到省里工作后,習近平依然念念不忘福州舊城改造工作。 2000年盛夏的一天,已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事前沒打招呼,來到了即將動遷的蒼霞社區。“那是7月2日的中午,天氣特別熱,近40度的高溫。我們沒想到省長會來,連把傘都沒來得及準備,只匆匆地給他找了頂草帽。”當時的情景,時任蒼霞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永輝至今記憶猶新。 炎炎烈日下,習近平徑直走進了正義路27號。狹小悶熱的木板房里,他詳細地詢問住戶們的基本情況和對拆遷補償的意見。不一會兒,所有人都是大汗淋漓。 出來之后,習近平問身邊的領導干部:大家知道為什么要選在最熱的天、正午的時候來棚戶區調研嗎?就是想讓大家親身體驗一下群眾的疾苦,加快棚戶區改造的步伐。 一周后,動遷工作全面鋪開。8月底,蒼霞社區共3441戶,涉及近萬人的動遷工作全部完成。 五個月后,在原址上建成了第一批四幢回遷房。2001年5月1日,回遷安置的所有樓房就全部竣工。 “感謝習書記,感謝黨和政府,沒有共產黨,我就住不上這么好的房子,過不上這么好的日子。”坐在自家窗明幾凈的單元房里,今年已經71歲的劉依釵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著內心的感受。 “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讓人民滿意,這是“馬上就辦”最高的價值取向。一直以來,習近平始終以這樣的理念要求自己、教育干部—— “共產黨員要自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黨性的核心和最高準則,只有為民辦事才能贏得人民的擁護。” |
相關閱讀:
- [ 02-25]要做實干家 不做清談客
- [ 12-24]福建日報評論--爭當實干家
- [ 05-20]浙江青田喊響“帶頭干跟我上” 建設“幸福僑鄉”
- [ 05-09]“無會周”到“實干周” 折射基層政風之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