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行引橋與主橋落差較大,給行人造成不便
東南網3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施建華/文 林丹/圖 實習生 葉詩涵) 昨日,有網友發微博稱,發現福州鼓山大橋的人行引橋和主橋之間出現落差,擔心引橋出現沉降。
福州市市政建設開發公司一負責人昨到現場查看后表示,沒有發現沉降,應是施工瑕疵,將通知施工方中鐵大橋局整改。
鼓山大橋2010年正式通車,是福州的一個重點工程,也是福州的一個城市名片。
昨日在有人發出“大橋現落差”的微博后,引起了眾多市民關注。有網友擔心是橋體質量問題,會引發引橋坍塌。
昨日上午,海都記者來到鼓山大橋靠近東部辦公區一側的人行引橋頂端時看到,大橋橋面和人行引橋的橋面之間,有一個裂縫,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落差。落差最大處約有20厘米,最小處約有10厘米。電動車從鼓山大橋非機動車道來到引橋處時,由于落差較大,都必須下車后推車下橋。
鼓山大橋另一側的引橋并沒有出現落差。
昨日下午,福州市市政建設開發公司一位林姓負責人來到現場查看后表示,引橋并沒有出現沉降或者下陷的情況。
該負責人在現場解釋稱,兩個橋面之前的裂縫是伸縮縫,是正常的。而在兩者的連接處,鼓山大橋的橋面是處于下坡的傾斜狀態,而引橋連接處的橋面是平的,所以二者之間會形成一個落差。但這個落差的確比較大,非機動車行走時確實不方便,“應該是當初引橋施工的時候沒有做好,存在瑕疵。”
該負責人昨日表示,目前初步的解決方案是墊高引橋連接處的橋面方便通行,最終具體的整改方案,將會和大橋施工方中鐵大橋局商定后再實施。
相關新聞:
網曝鼓山大橋人行引橋下沉 官方:將盡快整改瑕疵
?
引橋與大橋橋面存在高度差(畫圈處)
□東快記者 王一/文 劉朔/圖
昨天中午,網友“韜韜韜韜”發布微博稱,鼓山大橋靠近東部辦公區一側人行引橋有明顯下沉跡象。該內容迅速引起大量市民關注。不少市民擔心引橋沉陷會影響正常使用,以及引發橋身斷裂、坍塌等危險。
為了證實網友說法,昨日下午,東南快報記者邀請鼓山大橋業主單位福州市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進行了實地勘察。福州市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基本排除沉陷可能,但在建設時確實有瑕疵,會督促施工單位盡快整改。
記者走訪
橋身與引橋之間有一定落差
騎行市民通行不便
昨天中午,網友“韜韜韜韜”在新浪微博上發布的博文中寫道:“鼓山大橋靠近東部辦公區的人行引橋在下陷啊!之前有一塊瓷磚高,現在兩塊紅磚的高度都有了吧!感覺不敢走了!”
記者注意到,不少評論的網友擔心橋身沉陷會成為安全隱患,更有不少網友質疑大橋建設存在重大失誤。
隨后,東南快報記者趕往現場。記者發現,網友口中出現沉陷的人行引橋位于鼓山大橋西北側,連接鼓山大橋橋面與南江濱西大道。引橋長約百米,寬度約為4米。
記者拾級而上,看到人行引橋與鼓山大橋連接處確實有較大高低差,且北高南低。經過測量,記者發現橋身與引橋之間落差最高有15厘米,最小處也近5厘米。記者隨即來到大橋北側,發現北側橋身與人行引橋之間無明顯落差。
記者采訪時,不少騎手行至此處只得下車,費力地將車子抬起,搬到橋上后才繼續通行。不少過路人對記者抱怨:“橋身與樓梯落差太大,一不小心便會摔倒。”
?
不少騎手騎至引橋處時只得下車步行
業主單位反饋
引橋穩固性有保證 將盡快整改建設瑕疵
昨日下午,記者聯系到業主單位福州市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并邀其進行實地勘察。
隨即,福州市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一名林姓負責人趕到現場。經過勘察后,他表示:“基本排除沉陷可能。”
林姓負責人告訴記者:“此處人行引橋在修建時向地面深挖了六七十米,并固定在牢固的巖石層上,完全可以保證人行引橋的穩固。”
那為什么人行引橋與橋體之間有這么大的落差?他解釋:“是因為此處正值鼓山大橋下橋處,橋面下行弧度較大,而人行引橋不易與橋身對接,才導致出現落差現象。也正因為這種情況,在修建人行引橋時,施工人員只能保證引橋一側扶手與橋身扶手對齊。目前,兩個扶手并沒有錯位情況,進一步排除了下沉可能。”
就連接處目前的狀況,他承認:“建設時確實存在瑕疵。一般情況下,橋身與人形引橋地面至少應保持一端平整,有利于行人通過。但此處落差確實較大,會盡快與設計師討論整改方案,并安排工人進行整改。”

福州新聞網3月14日訊 鼓山大橋下橋樓梯發生沉降?昨日,一網友發微博反映,鼓山大橋靠東部辦公區一側的下橋樓梯存在沉降現象,這讓他感到很擔心。對此,市政建設開發公司回應,人行引橋沒有安全問題,施工存在一些小瑕疵,接下來會進行相應處理。
發微博的網友說,據他個人觀察,該人行引橋下橋處原本就與橋面存在高度差,之前可能只有一塊磚的高度差,但昨日他發現已經變成快2塊磚的高度了。“不敢走了。”該網友說。
該微博引起許多網友關注。網友“阿杜_Jt”也表示,該人行引橋存在沉降現象,而且大橋的輔道也幾經修補。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鼓山大橋南江濱西大道一側,大橋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人行引橋,其中網友反映的“問題”引橋位于西側。記者走上橋看到,人行引橋與橋面存在明顯的落差,最高處有10多厘米。由于存在較大的落差,許多由臺江一側而來的電動車到達此處后,騎手必須下車推行。記者隨后又來到了東側的人行引橋,與之前情況不同的是,引橋與橋面之間只有一厘米左右的高度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記者的聯系下,市政建設開發公司的工作人員林先生來到現場。他現場觀察后表示,人行引橋并不存在沉降。“高度差確實是有,只不過因為這里是下橋處,橋面有一個坡度,而引橋是個平面,所以連接處會出現高度差。坡度越大,高度差也就越明顯。”林先生說。
隨后,他還來到引橋護欄旁,指著橋面護欄與人行引橋的護欄說,兩段護欄并沒有出現落差,這可以說明人行引橋不存在沉降問題。不過,林先生也表示,施工時可能存在一些瑕疵,給騎車市民帶來不便。假如將連接處設置成斜面,雖可以方便市民騎行,但會造成排水問題。接下來,他會將這一情況上報,由設計人員商討相應的整改方案。
(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徐強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