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女兒潘云苓繼承醫者仁心 希望發揚"明英家訓"
2015-03-10 07:17:38? ?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繼承家風大學填志愿只填醫學院一個 “我爸就是希望我學醫,填志愿時就讓我填了醫學院一個。”潘云苓表示,她父親非常希望她能夠繼承衣缽,傳承潘家的家規和家風,治病救人。她爸給她取的名字叫云苓,給她哥哥取名叫遠志,都是中藥名,也是希望他倆能夠從醫。 另外,她父親潘明繼通過對3萬多個臨床病例的跟蹤研究,對500多種中藥和200多種西藥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篩查,研制發明了一種抗腫瘤藥。這種抗腫瘤藥還以她和她哥哥的名字命名。2005年,這個花了潘老21年心血的藥通過國家審批。為了把父親的科研成果傳下去,惠及更多的人,潘云苓的哥哥潘遠志也從香港回到福州創業。 潘云苓指出,除了學醫的言傳身教外,她父親留給她最大的精神財富就是“明英家訓”(取自潘明繼與妻子施增英名字中的一個字):“待人以誠,處世以德;作業以精,求索以勤;奉獻為本,服務為尚;禮儀為尊,和諧為貴”,作為子女,她希望能夠好好傳承和發揚“明英家訓”。 如今,潘云苓和她的哥哥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每年潘氏家族春節義診,他們兩人都是主力。 小貼士 潘家義診 每年大年初二,回老家泉州南安為鄉親們義診,這是潘明繼老先生及其潘姓行醫家族堅持了58年的家規。潘明繼是國內著名的腫瘤治療專家,生前為福州市第一醫院腫瘤專家。潘明繼的妻子施增英也是一位醫生。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兒女和侄子侄女中有許多人也當了醫生。潘家一共有30多名醫生,義診一天,病人最多的時候有上千人。后來醫療條件逐漸改善,病人慢慢少了,但義診的家規一直沒變。現在,潘家的第三代有16個人是學醫的。今年,潘明繼的孫女潘思宜和他的幾個侄孫也來到了義診現場。潘明繼的兒女們也像當年的父親一樣,把潘家的家規、家風傳遞給家里的第三代。 |
相關閱讀:
- [ 03-09]潘家人回應記者會談及潘家義診 感謝婦聯和婦女報傳播潘家家風
- [ 03-08]人大代表吳洪芹談家風時講潘家義診故事潘家人回應:
婦聯助推潘家弘揚家風 - [ 02-25]潘家名醫兒女春節回泉州義診 家風傳承58年
- [ 02-25]潘家兒女續仁心 50余載春節堅持回南安樂峰義診
- [ 07-14]“潘家峪慘案”遺屬將狀告日本政府 索賠逾60億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