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沿海地區首次發現新石器時期人類生活遺址
2015-02-27 07:19:52??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考古結束后,考古隊員用編織布將現場覆蓋起來 “我們考古隊員此前也曾經在館讀村一帶進行過調查,但是由于這里雜草叢生,文物都被埋在地下,因此我們一直都與這些文物擦肩而過。”駱副館長說,后來這些雜草被鏟除,地下的寶貝就逐漸“浮出水面”。 東南快報記者了解到,這處遺址面積有兩三百平米,堆積層約三四十厘米厚,考古隊員在此次考古工作中已挖掘出石器、陶器、貝殼、蚶殼等物品,從目前出土陶器的制造方式和紋路以及早期生產工具來看,經過專家初步判斷,這些出土文物與閩侯曇石山遺址出土的文物都能對上號,說明二者是屬于同一時期,也就是說該遺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 “我們還在黃岐嶼附近的一處小山坡上發現了另外一處遺址,但是面積要小的多,出土的物品多為牡蠣殼。我們還陸續在附近的小山坡上發現了為數不多的陶器碎片。”駱副館長說,從地名、出土物品以及動物骨骼這些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黃岐嶼等小山包原來應該是島嶼,周圍都是灘涂,當時應該有人類在這些小山坡上居住。 駱副館長認為,該遺址是連江縣沿海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期人類生活痕跡,如果證明年代判斷屬實,那么連江縣沿海地區的歷史將大大提前,也會對考古學家研究當時人類生活和文明有非常重要的依據。 |
相關閱讀:
- [ 02-26]連江發掘新石器時期人類生活遺址 距今已5000年
- [ 07-22]吉林飲馬河流域發現新石器時期大型石器加工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