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12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黃琳斌) 作為千年古鎮(zhèn),永泰縣嵩口鎮(zhèn)留存有100多座明清古民居,被專家譽為“品種之多,數量之眾,保存之好,藝術之高,堪稱奇跡”。這些古厝能保存至今,活躍在民間的一批熱心保護者功不可沒。 中山村垅口厝的鄭瑞文,就是其中一位。鄭瑞文今年57歲,是嵩口鎮(zhèn)農村電影放映隊隊長。因為他經常下村放電影,大家便送他一個綽號“電影文”。他生在厝里,長在厝里,在厝里結婚生子,直到39歲才搬出來,因此,他對老厝有著深厚的感情。聽說記者要到古厝參觀,老鄭早早就到厝里收拾了。 記者眼中的鄭瑞文身材結實,精神旺健,說起老厝便眉飛色舞,談笑風生。每說幾句話,他就會發(fā)出一陣爽朗的笑聲。古厝是圍垅屋式民居,厝中有厝,廳中有廳,曲曲折折,宛如迷宮。鄭瑞文帶著記者穿行在長長短短的回廊、大大小小的天井中,老厝的一墻一柱,他如數家珍,相關的故事、民俗更是張口道來,讓人對古厝的厚重心生敬畏。 據介紹,垅口大厝始建于宋朝,占地1萬多平方米,是嵩口鎮(zhèn)境內單座規(guī)模最大的古厝。它由垅口厝、拔魁厝、和也厝和宴魁厝組成,共有房屋183間,當地有“垅口大座厝,烏鴉飛不過”之說。傳說道教閭山派宗師、閩臺最大的農業(yè)神張圣君在這里打過長工,還留下不少智斗財主的趣聞。 老鄭對記者說,搬出老厝后,他一有空就會到老厝溜達溜達。看到老厝年久失修,有的墻塌了,有的柱梁被蟲蛀了,有的房頂漏水了,垃圾堆得到處都是,他心里便暗暗難受。2008年嵩口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后,鎮(zhèn)里開始著手古厝的保護和修復工作,游客也多起來了。他心想,老厝這么下去可不行,讓人看了丟宗族的臉,該做點事情了。于是,從2010年到2013年,他趁到半山、三峰等鄭姓宗親聚居的村莊放電影的機會,利用自己人頭熟、人緣好的優(yōu)勢,做起了“地下工作”。每逢同族人,他就一個一個地做工作:“老厝墻要倒了,以后連個祭祖的地方都沒有,大家湊點錢修一修,好不好?”遇到不贊成的,他便三番五次地和對方聊,勸他回老厝實地看一看。用他的話說,這叫先統(tǒng)一思想,思想統(tǒng)一了,才好行動。 |
相關閱讀:
- [ 02-10]中國外交官寄語出境游客:“不能有錢就任性”
- [ 02-10]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工程10年培訓5萬余名牧民和技術人員
- [ 02-09]安徽市、縣長離任需審計耕地保護職責
- [ 02-09]官方:加快油氣管道隱患整治 年末整改率達80%以上
- [ 02-05]男子虐狗棒打狗媽媽溺死小狗崽 警方稱沒法處理
- [ 02-05]駐肯尼亞使館提醒春節(jié)期間赴肯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 [ 02-05]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
- [ 02-05]國家網信辦發(fā)布賬戶十條 網上昵稱不得含不良信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