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門兜天橋,“邁一步嫌少,邁兩步嫌多”
東南網1月2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劉世泉/文黃孔瑜/圖)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把這句話套到城市建設中,可以歸納為細節決定生活的品質。市政設施一些不注重“細節”的設計,往往令市民陷入尷尬的境地。昨日,福州市民阮先生撥打本報熱線說,福州屏東天橋的臺階太矮、間距(寬度)偏短,令他陷入了“邁一步嫌少,邁兩步嫌多”的尷尬境地,走得很別扭。福州這樣“尷尬”的天橋是否只是個例?如此設計是否符合有關標準?臺階高度多少最為適宜?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
記者走訪 屏東天橋 臺階過矮邁步尷尬
昨日上午,記者走訪華林路的屏東人行天橋、西二環路的后縣人行天橋及白馬北路的西門兜人行天橋。在現場看到,由于這幾處天橋的臺階都較矮、間距偏窄,行人邁步通過的時候顯得有些不自然。有的市民一步一臺階走,就成了小碎步,走得難受且緩慢,只好改成一步兩臺階,但就要邁大步,行走姿勢顯得特別別扭。一些男性市民在臺階上走了一會兒,干脆走到兩側的自行車坡道,由自行車坡道上下橋。
“臺階那么矮,走起路來像跺碎步,感覺特別扭。”市民黃先生說,他上下天橋時,如果一步一個臺階的話,就變得非常緩慢,如果一步兩個臺階,步子就需要邁得很大,跟平時走路的節奏不一致,覺得太累。
臺階太矮,也不利于行人的行走安全。“我們女生步子比較小,穿高跟鞋的時候,一次邁兩個臺階的話,很經常只有腳掌著地,腳后跟經常落到空處。”市民張女士說,她有一次在西門兜天橋的臺階上踩空,差點摔倒,之后通過這些矮臺階的天橋時,就會特別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