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權南路僅有百余米的一段路,就有十幾家茶葉店
□東快記者周強文/圖
投資百萬元的門店,營業不到18個月就關門了,新年元旦剛過,天毫茶業就悄悄地結束了其福州香格里拉店的“壽命”。
而這已經是兩個月內,在福州新權南路上關閉的第二家品牌茶葉店,曦瓜大紅袍福州總店更是早已關門大吉。
福建省茶業學會會長馮廷佺表示,事實上,新權南路上這些品牌茶企門店的頻頻關門,是今年整個茶企生存狀態的一個縮影,背后隱藏的是所有茶企都要面臨的轉型問題,光靠專賣店不行了。
投資百萬元的門店營業不到一年半就關門了
據業內人士介紹,天毫茶業福州香格里拉店2013年7月份開始試營業,當時場面弄得十分隆重,據說整家店的耗資在百萬元以上。不過2015年元旦剛過,1月4日這家營業僅僅18個月時間還不到的直營店就悄悄地關門了。
據悉,在關門歇業當天,該店還對在售的許多白茶進行了半價出售。
這家天毫茶業福州香格里拉店的關門并不意味著白茶市場行情出現回落。有業內人士分析,總體來看,白茶市場依然處在一個穩步上升的時期,在未來兩三年內應該都是如此。
天毫茶業福州香格里拉店的一名負責人告訴東南快報記者,關門歇業主要是因為租金壓力。天毫茶業福州香格里拉店營業面積達到180平方米,一個月的租金就要4萬多元,每年還要按照10%的速度增長,這樣一來,今年的租金可能要達到五六十萬元。
同樣是位于該地段的香巴拉茶業香格里拉店的店長李女士向記者表示,按照自家40多平方米的店面來算,每月的房租需要一萬多元,配上一名店長和兩名員工,店長的月工資在3500元左右,員工的工資2500元。天冷的季節,每月的水電費600多元,而夏季茶葉需要低溫保鮮,水電費這一塊的成本會更高。單單這些算下來,一年的費用已經超過了20萬元。
“現在專賣店銷售不行了,利潤增長也很緩慢,每個月不虧本就算不錯了。”李女士坦言,之前的門店面積要更大些,員工也有五六個,現在不求專賣店能賺錢,只要能維持品牌形象就夠了,主要銷售渠道是經銷商,給予他們五折甚至四折優惠,實現以價換量。此外,線上銷售也是公司現在發力的一大方向。
福建省茶業學會會長馮廷佺表示,事實上,天毫茶業福州香格里拉店的歇業是整個茶企生存狀態的一個縮影,背后隱藏的是所有茶企都要面臨的轉型問題,光靠專賣店不行了。
高店租、品種單一使品牌茶葉店陷入關門潮
東南快報記者了解到,實際從去年至今,品牌茶葉店的關門潮一直都在悄悄進行著。
就在天毫茶業福州香格里拉店關門前的一個月前,同一地段的曦瓜大紅袍福州總店已經在進行店面招租。東南快報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曦瓜大紅袍福州總店同樣在2013年7月份正式落戶榕城,據悉面積約800平方米,僅裝修就花了五百多萬元,但是營業不到一年半就宣告關門。
一名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福州的品牌茶葉專賣店普遍陷入“關門潮”,據其粗略估計,到目前為止,包括中閩魏氏這樣的大品牌也已經撤掉了十幾家門店。
馮廷佺告訴東南快報記者,原來很多福建品牌的茶企通過專賣店快速發展起來,但現在這條路走不通了。近年來房地產泡沫明顯膨脹,高房價拉高了高店租,盈利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店租的增長速度,加上人力成本也在快速遞增。
福州明巖茶業總經理鄭國認為,品種過于單一也是專賣店模式存在的缺陷,這樣一來成本無法被分擔。東南快報記者了解到,諸如天毫茶業福州香格里拉店這樣的茶葉店都是以做禮品茶為主,定位的還是高端人群,禮品茶市場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福建品品香茶業公司總經理邵克平稱,現在公司經營紅茶、巖茶的旗艦店都在以30%到40%的幅度縮減。
“年底銀行要收貸,很多小微茶企在第二年初不能及時把錢貸出來。專賣店占用了太多的資金,如果沒有其他的銷售渠道作支撐,也沒有大眾化的產品做基礎,那么資金鏈就會很緊張。”廈門同航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畢曉軍表示,資金一旦緊張,就必然會影響來年企業的整體布局,就有可能關掉一些門店。
業內人士認為,茶葉銷售與經濟形勢密不可分,專賣店的存在形式必然有個進化的過程。第一個階段,是沒有品牌的厚利時代;第二個階段,是做品牌的暴利時代;第三個階段,消費者越來越理性,茶葉由豪華走向簡約,為控制經營成本,茶葉專賣店也必然從臨街門店轉向租金成本更低的次商圈或者辦公室、住所等。
質優價廉的大眾化茶葉產品開始占領市場
畢曉軍認為,所謂大眾化產品,就是讓茶葉真正回歸“民生茶”,摒棄掉奢華的包裝和過度的宣傳,讓老百姓都能夠享受到質優價廉的茶葉,這樣一來大眾市場的巨大潛力才能被挖掘出來。同時渠道建設也要同步跟上,“要想在原來定位中高端的品牌茶業專賣店里主推民生茶,效果肯定不盡如人意”。
在新權南路上的許多品牌茶葉專賣店內,一斤售價在300元到500元的茶葉往往是各家門店的主推產品。一名店員表示,300元到500元的茶葉買的人更多,事實上這個價位的茶葉已經成為各大品牌茶葉店的標準配置。
“還有一斤一兩萬元的茶葉,現在一個月也賣不了一斤。”一名店員指著櫥柜里的一盒“天價”茶葉說。
“大眾茶處于剛需狀態,當禮品茶受挫之時,大眾茶卻可以傲立不倒。”畢曉軍說。畢曉軍舉了一個例子,在高端禮品茶被“卡”住的背景下,但是像“海堤茶葉”這樣的品牌在廈門卻逆市飄紅,因為定位符合市場潮流。在“海堤茶葉”專賣店,10元左右的茶葉單品卻成為銷售主力。盡管這些年物價上漲,但茶葉的老牌單品在價格上卻并未有很大的提高。
馮廷佺認為,歸根結底,茶企要讓成本盡可能被分擔,就要向多種渠道進行拓展,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專賣店這一種形式。而一些茶企已經在這方面作出了嘗試。例如,九峰茗茶已經開發了18元、39元、60元和80元等適合商超的系列產品,試點運作山西美特好和福建永輝超市,還構建了網絡天貓、淘寶等線上渠道等。
而鄭國在接受東南快報記者采訪時提到了一種專柜經銷模式。現在的茶企采取的是產供銷一體化的模式,以后茶企只負責把自己的品牌做好,銷售的工作可以交給眾多經銷商來完成,今后傳統的茶商將向生產商和渠道整合商的身份轉變。
“專柜經銷的好處是,如果你的品牌在市場上反響好,經銷商就會很樂意幫企業完成銷售,企業省下了門店建設要花費的巨額成本,還不用擔心銷路,由此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鄭國說。
此外,如今不少茶企還會通過展臺、品鑒會、俱樂部等形式增加與顧客相互溝通的空間,通過與顧客的互動,建立其固定的營銷圈子,更易于品牌的推廣,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之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