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連續被騙3手機:我還能相信陌生人嗎?
2015-01-07 08:45:2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1月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廖慶升)“爸媽,我再也不相信陌生人了。”手機第三次被陌生人騙走后,已上初中的14歲女孩小娟,前晚對爸媽說。當天傍晚,有陌生人以手機丟了要打電話為由,向小娟借手機。被騙過兩次,但一直被父母教育要助人的她還是把手機借了出去。可轉眼間陌生人不見了。面對女兒的遭遇,陳先生夫婦啞然了,他們也在思索,如何才能讓女兒對社會上的各種不良行為淡然處之,又能保持自己的善良本質。 教女兒要禮讓可開車總被加塞 陳先生說,自己和愛人都是老師,女兒出生后,夫婦倆都希望她是一個禮讓、懂得分享和幫助別人的人,教育時盡量往這方面引導。陳先生說,自己喜歡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例如女兒在車上時,就會開得特別慢,遇到有人過馬路一定會提前減速。 不過,女兒也注意到:常常有車加塞到父親的車子前,甚至加塞成功后還故意急剎車。“我們禮讓,卻成全了別人的隨意加塞,這有意義嗎?”被加塞多了后,小娟常這樣問。陳先生說,除了回答“對的,就要堅持,不要被別人影響”外,似乎也想不出更好的措辭。 教女兒要分享卻常遭遇不分享 學會分享,這是陳先生反復灌輸給女兒的。小娟也確實喜歡把東西分享給小朋友,如果有朋友來家里,吃的、玩的無不全部貢獻出來。在學校里,她也不吝嗇地將物品和同學分享。 并非所有人都同意這么做。有時候小娟去別人家做客,喜歡上一類東西,對方的孩子怎么也不會舍得給,學校的同學也是如此。“我都是把好東西全部貢獻出來,他們卻總把好東西留給自己。”小娟說,如此不對等的分享,自己已經不想堅持。 教女兒助人手機卻連續被騙 陳先生夫婦都是本土一家公益組織的義工,從小娟懂事起,就帶著她多次到鄉下走訪家境貧寒的學子,并提供盡可能的幫助,例如帶些衣服給他們。 在潛移默化中,小娟也喜歡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幫助別人,如在小區內陪小朋友玩、幫老人們提東西。她說這么做,自己挺開心的。 不過應對騙子,小娟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前年3月,她的第一部手機被人以打電話的名義騙走。去年5月,小娟再一次被騙。這一次,已經是她第三次丟手機了。 陳先生夫婦告訴女兒,這個世界上不可能純潔到所有人都是好人,不能因為偶爾遇到壞人,就否定自己的善良本質。不過對于父母的看法,小娟說自己很矛盾也很動搖。“我以后還能相信陌生人嗎?”這是小娟的疑問。 你是否認同陳先生夫婦的教育方式,面對小娟的疑問,如果你是父母,又會怎么回答呢?如果你有任何看法,可發短信給記者13395088568參與討論。 |
相關閱讀:
- [ 05-31]120急救人員連續被騙 網友呼吁出臺治理措施
- [ 09-13]悲劇哥吃一塹卻沒長一智 兩天連續被騙7萬多元
- [ 01-06]浙江小伙急轉帳遇虛假“余額寶客服” 被騙近5萬元
- [ 01-06]“老鄉”邀坐順風車回家 打工仔2.5萬血汗錢被騙
- [ 01-06]網上致富信息藏陷阱 男子輕信被騙9000余元
- [ 01-05]男子接陌生電話被騙7萬元 銀行幫忙及時追回錢財
- [ 01-05]被騙了錢又與妻子發生爭吵 廈門一男子欲輕生被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