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6歲的“花雕”是登山迷
東南網12月2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高敏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登上三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徒步穿越中國三大沙漠、四大無人區,兩穿世界第一大峽谷……45歲“高齡”才開始接觸戶外運動的福州漢子張鷹,用十年時間挑戰自我,成就了中國戶外運動圈的第一牛人!而這一切始于福州的鼓山。
2010年后,“花雕”和驢友們自籌經費開展搜尋駝峰墜機活動,目標是搜索1943年11月3日墜落的C46運輸機,然而至今未果。這兩年,他又搞起了中國戶外探險聯盟。下一步,他將挑戰西藏的岡仁波齊山。
曾獲評“中國十大徒步人物”、“中國當代徐霞客”,以網名“花雕”揚名戶外圈的張鷹說,自己極限探險的起點就是每個周末往返鼓山山腳與白云洞之間。
?
二○○八年,“花雕”帶著駝隊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爬鼓山 一天能往返六趟
在親朋好友眼中,今年56歲的“花雕”總能把外人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做得很出色。“花雕”年輕時當海軍,他什么都學,復員證上的頭銜多得嚇人。退伍后他來到福州,加入福建省民航系統,當駕駛員的他自學了外語、中文、企業管理、公共關系,甚至武術、設計。45歲時,他參加朋友的婚禮,被新郎拉著神聊戶外故事。戶外的新奇、挑戰和冒險,將“花雕”一直以來蠢蠢欲動的心靈輕易俘獲。
他開始徒步練習耐力,從往返鼓山山腳與白云洞之間開始,一趟、兩趟,直到可以負重10公斤,往返6趟,連續走13個小時。“花雕”說,“這種方式出奇有效,自己一個人,帶上一個蘋果、一袋面包當午飯,加上往返的公交車費,花費不過10元錢。”
?
可可西里無人區,蒼涼是這里的色彩
登珠峰 遇“維納斯之臂”
2004年6月,46歲的“花雕”加入了“福建阿卓登山俱樂部”。面對這位“大齡菜驢”(驢友是對戶外運動、自助自主旅行愛好者的稱呼),俱樂部負責人直搖頭。“花雕”卻滿懷激情地為自己制定了“五六七八”計劃,那就是向著海拔5000米、6000米、7000米、8000米的雪山進發……
4個月后,“花雕”成功登頂海拔5276米的四姑娘山二峰,而后是4122米的點蒼山,5396米的哈巴雪山,6168米的雀兒峰,6330米的唐拉昂曲峰,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一年里攀登六座雪山,與一般一年登一到兩座雪山的規律相悖,有人說他瘋了,“花雕”卻想著,這都是為了早一點登頂珠峰。
2006年,“花雕”登頂8201米的卓奧友峰,成為登上8000米高峰的福建第一人。2008年,他成功挑戰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從一只“傻乎乎的菜驢”成長為國內戶外圈鼎鼎大名的“骨灰驢”。
2009年5月,“花雕”向珠峰發起沖擊。之前的一切都很順利,他沒想到,自己居然在攀登珠峰至8500米時,被肆虐的狂風刮得心生恐懼。“怎么突然覺得站不穩、走不動了?難道是沿途幫同伴和自己拍攝大量照片,使體能消耗到了極限?如果堅持登頂,是不是就把自己徹底留在珠峰了?以往登雪山的那些‘先烈’大多是在后撤途中因體力不支發生了意外……”“花雕”猶豫了3分鐘,最后決定下撤,將剩下的348米,留作自己登山生涯的“維納斯之臂”。
?
2006年,“花雕”登頂8201米的卓奧友峰
穿沙漠逢 五十年一遇大雪
“登山并不是要超越山,而是要超越自我,到達了自己的高度就足夠了。”提及當初,“花雕”毫不后悔。他說,登山是一項業余愛好,是“好玩的事”,沒必要逞能,更沒必要拼命。
2007年4月,他開始穿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當時他和一位新加坡驢友一起,在橫切西興拉雪山時,這位驢友突然腳下一滑,順著雪坡就滑了下去,一直滑行了20多米,才被幾叢灌木擋住。“花雕”驚魂甫定,一不留神,自己也跟著滑了下去,幸好半山坡上有個半米寬的裂縫,才阻止了下滑之勢。想起1000多米雪坡下的滔滔江水,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2008年1月,“花雕”帶著5位維吾爾族駝工、1位翻譯、20峰駱駝以及補給物資,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塔克拉瑪干”維吾爾語意為“進去出不來的地方”,隨行的其他人陸續退出了,“花雕”義無反顧地堅持了下去。最終用18天時間,他成功穿越南北向的400公里。這次回來后,他一個月都不愿和別人說話,說起讓人后怕的“沙漠后遺癥”失語經歷,“花雕”的表情依然平淡。他說,如果不是自己的堅持,他就不會遇到當地50年一遇的沙漠大雪,那是很多人一輩子都見不到的奇妙景象,能看到并且用相機鏡頭記錄下來,“花雕”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
?? 每次出發,家人總以安全為由千方百計阻止他,然而“花雕”無法抑制內心的沖動,旅途的驚喜牽引著他走過三大江源頭核心區,中國三大沙漠、四大無人區。“花雕”在201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徒步人物”,在2013年被評為第五屆“中國當代徐霞客”。《中國國家地理》曾經評選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其中49處已有“花雕”的足跡。下一步,他將挑戰最后一個勝地:西藏海拔6721米的岡仁波齊山。“我要一直走下去,有多遠,走多遠。”“花雕”說,“嘗試一些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來挑戰自己,挑戰平凡的生活,其所得才是一生用之不盡的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