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岐島首現2株“活化石”筆筒樹 身世、年齡是謎
2014-12-12 07:09:14? ?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兩棵筆筒樹身世、年齡是謎 在四億年前,種子植物尚未出現,蕨類曾經是陸生植物的主角。蕨類植物體內比苔蘚類植物多了維管束,來協助運輸水分并支撐植物體,因此蕨類能夠長得較為高大,當時森林的林冠層以及底層,都由蕨類植物占據。 到了2億年前,種子植物出現,蕨類的競爭力不如種子植物,逐漸退居森林底部。高大的樹狀蕨類,只剩桫欏這一科,我們也只能從僅存的這些樹蕨,想象四億年前的風貌。 現代的筆筒樹跟侏羅紀時代的筆筒樹,構造上相差不太多,因此我們稱它為孑遺植物,意思是從古老年代遺留下來的植物。 如果你足夠細心,會發現筆筒樹的葉子背面長滿一排排的點點,像是生病了。但那不是“病”,那些“點點”都是蕨類植物的孩子——孢子。沒有花、果實、種子的筆筒樹,就是靠這種孢子來繁殖后代的。 那這次在瑯岐島新發現的兩棵筆筒樹,它們又從何而來,今年有多大了呢? 對于這個問題,陳炳華老師表示,無解。他解釋,筆筒樹作為野生樹蕨,它從孢子長出小苗,到被人發現,這個過程要花多長時間,目前都還不知道。“因為它不可以人工種植,成長過程無法被觀察和記錄,所以無法根據它們的外形來判斷它們的樹齡。”陳炳華說。 至于,這兩棵筆筒樹為何會出現在瑯岐島,陳老師也只能給出他的兩種推測:一是,很早前這個地方就有筆筒樹,還有孢子存活了下來,遇到適于生長的環境,又重新發芽,長出了大樹;或者,風從別處帶來了孢子,于是就在這里長出了筆筒樹。 東快記者寇思琴 圖由受訪者提供 |
相關閱讀:
- [ 03-30]全臺傳疫情 二級保育物種筆筒樹恐面臨滅絕(圖)
- [ 11-24]珍稀"筆筒樹"種群現身霞浦 為大陸發現最大種群
- [ 12-14]福建省發現多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筆筒樹
- [ 07-16]珍稀筆筒樹還會有幾株? 長樂又發現兩棵(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