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小金片,只有一分硬幣上阿拉伯數字“1”般大小,在上面也能創作微刻作品,放大看,是一幅山水畫。
福州新聞網12月11日訊 1平方厘米,大約是拇指指甲蓋的一半。你能想象嗎?在這么小的地方,福州有位奇人竟能刻出15000字!如此高的密度,向世人展示出微刻藝術的神奇魅力。
1平方厘米刻1.5萬字
紫光檀插屏鑲金微刻《后赤壁賦》全文、壽山石雕山水微刻《慧山寺新泉記》……記者日前來到晉安區新店鎮,在賈氏微刻傳人賈亮家里,看到了不少精美細膩的微刻藝術作品。比如壽山芙蓉石雕印章鑲金微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印章高7厘米,寬2厘米。石上刻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連款共計279字。這些雕刻在名木、玉石、金片等材質上的文字,肉眼無法看清,只有通過40至100倍的放大鏡才能看清,真是令人嘆為觀止。賈亮目前能夠在1平方厘米的壽山石上刻出15000字,這樣的作品一問世就被人訂購。
賈氏微刻2011年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第五代傳人,賈亮長期定居在福州,將父親賈宗赤的技藝傳承并擴展至福州。“福州的壽山石文化與微刻作品的氣息非常吻合。”賈亮說,在福州近20年,他和父親的微刻作品,材質略有不同,他偏愛壽山石,眾多作品是在壽山石上完成的。福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更讓他這個外鄉人非常有歸屬感,他常常和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的朋友討論作品,研究心得。

用刻石材的微刻筆在米粒上作畫,也能游刃有余。
刻筆針尖比頭發還細
賈亮微刻時,放松自如,戴上自制的高倍放大鏡,凌空刻字,半天能刻兩三百字。“刻字本身并不花時間,真正的難題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賈亮用的刻筆,要磨到針尖在顯微鏡的觀察下,足足比一根頭發絲的1/10還細。賈亮說,往往花在磨筆的時間更長,因為一不小心,細過發絲的針尖就會磨斷,這也是微刻的工夫之一。刻字過程只需保持正常舒適姿勢,雖不至于紋絲不動,但要求保持呼吸勻稱。
賈氏微刻的作品,幾乎每件都鑲嵌一塊小小的純金金片。作品上的書法,全都在金片上再現。“這是我們賈氏微刻的獨創和標志,它和作品本身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賈亮介紹,刻在金片上的字比作品材質上的更精小,要求更高,在小到極致的字體中,更見微刻藝術的視覺震撼。

微刻在距離眼球不到10厘米的范圍內進行。
愿毫無保留傳藝
賈亮父親賈宗赤的微雕作品多次獲得殊榮。其中,刻在光盤上的《老子》《莊子》曾被授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并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花3年時間刻的120回黃金版《紅樓夢》,被基尼斯世界紀錄列為“字數最多的黃金微刻作品”。
“我從小就跟隨父輩學習篆刻、書畫。”賈亮說,微刻要有足夠的耐心,對身體要求也很高。為此,他不抽煙,少喝酒,定期鍛煉,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賈亮說,父親已完成《紅樓夢》的微刻,正進行的是《三國演義》微刻,下一階段,他將接棒完成《水滸傳》和《西游記》。他的初步構想是,名著的每一回都用不同畫面和微刻表現。同時,他也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學習這門手藝,他很樂意毫無保留地把技藝傳承下去。
(福州晚報記者 楊韜 羅謙/文 張旭陽/攝)

這片大小約為0.67C㎡的金片上,刻有《核舟記》,加落款共576字。

每天早晨,賈亮要用小楷書寫一幅《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畫圈處小金片的“顯微級”放大視圖——這是一幅山水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