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軍門社區:以更大的熱情服務民生
2014-11-07 07:06:1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11月7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段金柱 通訊員 張勇) 福州鼓樓區軍門社區主任林丹清楚地記得習總書記11月1日來到軍門社區考察時的一言一行,特別是臨別時的一幕——總書記已坐上車,卻沒有馬上關車門,而是在車內不斷向群眾微笑揮手,許久方才離去。林丹說:“我真切感受到總書記對老百姓、對福建的深摯情誼。我會牢記囑托,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社區工作中去。” 民生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林丹說,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如何”,正是軍門社區努力的方向。 軍門社區在福州率先試點“135”社區黨建,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和諧社區示范社區等140多項榮譽。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社區黨委強化黨組織“一個領導核心”作用,創新組織設置,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網絡。一是縱向延伸。大力推進小三級核心網絡建設,按照“活動能力互補、知識結構互補、興趣愛好互補、思想狀況互補”原則,把黨小組建在每一個小區院落、居民樓棟。二是橫向拓展。推進黨組織和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多樣銜接,加快在社區內的商務樓宇、特色商業街、行業協會等領域建立黨組織。同時,建設社區工作者、黨員和志愿者三支隊伍,構建起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基層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 黨建工作引領有力,社區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3日,記者來到軍門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見到工作人員正在接待居民——認真傾聽,做好筆記,立刻打電話聯系相關部門解決問題,不一會兒,氣沖沖而來的居民就滿意而回。 翻開民情日記,上面寫著居民翁育偉11月1日來反映景觀改造后水槽未修復、鑰匙沒交付的問題,處理解決情況一欄寫著“立即與該景觀改造工程負責人聯系,反映此事,修復水槽,交還鑰匙”,還寫上了負責人的電話號碼。 樁樁有落實,件件有回音,是軍門社區居民困難訴求的回應常態。軍門社區依托“數字福建”建設發展起來的網格化管理,讓社區管理有條不紊,群眾表達訴求渠道暢通。 下午五點,鼓二小二年級的翁昕妤和往常一樣在軍門社區服務中心四樓的“四點鐘學校”內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志愿者老師吳陽告訴我們,每天下午放學后都有十來名小朋友來“四點鐘學校”,待到6點多鐘父母下班時將他們接回家。 “四點鐘學校”內有虛擬體驗區、模型區、玩具區,孩子們有的在彩繪,有的在玩玩具,還有的在做游戲。社區從周一到周日每天安排兩名老師給孩子們開設美術、音樂、心理健康等課程。“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四點鐘學校’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一老一少’兩個項目,讓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不斷上升。”林丹說。 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黃翠蘭正忙著打掃衛生。“這工作要求對老人要有耐心、有愛心,我很合適。”黃翠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她一手負責老人們來中心時的飲食、生活安排,午飯兩菜一湯或三菜一湯,有時煮面條或粉干,全憑老人們喜好。吃完午飯,老人們有的到邊上的休息室休息,有的坐在按摩椅上放松,還有的去棋牌室樂呵…… “那天總書記問老人們在這里開不開心,他們回答說‘很開心,生活方便,飯菜合口味,社區是我們的家’。”黃翠蘭說,“這是對社區工作最大的肯定,我對做這份工作很滿意!” 林丹和黃翠蘭有同感:“基層工作者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要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落實好,言行和服務很關鍵。社區工作瑣事多、難事多,可幸福事更多!” |
相關閱讀:
- [12-08] 福州鼓樓軍門社區初步實現服務全覆蓋全天候零距離
- [11-14] 福州軍門社區:服務群眾是最大職責
- [11-14] 訪福州軍門社區居民危惠楨:“135”黨建,編織幸福的紐帶
- [10-29] 福州軍門社區衛生服務站成立 由市級醫院承辦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