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倒72歲孤寡老人 福州21歲貧寒打工妹辭職陪護
2014-11-04 07:00:20??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小姑娘對受傷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 述評 窮人善舉之后…… 當一切都被預先諒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許可著——于是我們也不難理解,當撞倒老人之后習慣于“逃”這個近乎被許可的慣性思維時,李朝潤選擇扶起老人并照顧至今的舉動,會被許多人議論為“就這人最傻”。 逃不逃、扶不扶、老人——當這些“炙手可熱”的話題性元素與“窮”碰撞在一起時,它所產生的強烈效應足以讓心志堅定的人也望而卻步。在21歲女孩李朝潤與72歲老人鄭金國身上,恰恰交織糾葛了這些矛盾沖突的焦點。 一個是幾乎身無分文的柔弱女孩,一個是孤苦無依的獨居老人,“窮”與“弱”是他們共同的命運底色。“沒有假設,更沒有如果”,毫無積蓄,更無任何“人脈”資源的李朝潤,能在撞倒老人后堅持照顧至今,這需要比常人更強大的道德內省、勇氣和良知。 在過去的討論中,“扶”“逃”“訛”這些話題常被延伸至道德、素質等等層面。有的討論止于前半截,即“扶起之前”。“扶起之后”,當道德、素質等被視為公民的素養都到位之后,事件就能相安無事地發展下去嗎? 李朝潤想變賣自己的器官為老人“贖罪”,老人擔心自己連累了李朝潤——如果這就是“窮者善舉”的結局,那么,旁觀者所評論的“傻”至少會被許多人認為是成立的;如果這就是“敢于扶起”之后需要背負的沉重負擔,那么,“逃”至少會被許多人認為是“被許可”的選擇,盡管可能是“卑鄙”的。 李朝潤說,她相信因果報應——善始應有善終,善舉應有善報,這一因果循環的規律曾經是支撐民間百姓行善積德的樸素信仰。如果事件違背了這一因果循環,輕者讓人充滿算計與顧慮,重者則是這一樸素信仰的崩塌——若善舉以“非善”相報,那么,“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會成為一種默行于世的潛規則。 關注李朝潤與鄭金國,在這個事件中,我們不僅僅是在關注兩個獨立個體的命運,也是在匡扶社會的信心與正義。我們希望李朝潤與鄭金國的經歷能成為為社會提供正面示范的積極案例,而不是成為“某某人扶了被撞老人之后變得如何如何”的反面把柄。 因此,為“敢扶”和“扶起之后”創造無“后顧之憂”的外部條件,顯得更為迫切。作者林鵬浩 |
相關閱讀:
- [ 10-03]廈門灌口一八旬老人獨自出門被車撞傷重不治身亡
- [ 09-02]阿根廷一64歲老人開車撞傷狗 被圍觀者毆打致死
- [ 09-01]紐約華裔老人騎單車被撞傷垂危 月內第四起慘劇
- [ 08-04]女兒撞傷老人后發微博為傷者尋親 母親請長假陪護
- [ 07-24]昆明一厭世男子駕車撞傷9人 傷者中有老人孩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