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安村迥龍橋大修追蹤 是迥(jiǒng)不是廻(huí)
2014-10-31 06:51:45??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快訊(記者熊建鵬)昨日,本報報道迥龍橋大修之后,有市民質疑大橋的名字有誤。事實上,民間對迥龍橋的稱呼,橋頭碑記中對橋名的書寫以及專家的解釋均有差異。民間尤其是閩安村的村民稱這座他們引以為豪的古橋為“‘廻’讀(huí)龍橋”,專家認為應是“迥(jiǒng)龍橋”,而橋頭的碑記則有兩種,一塊石碑刻“逈(jiǒng)龍橋”,一塊是“迵(dòng)龍橋”。 東南快報記者發現,至少從形式上看,這座古橋有4種名稱分歧,故有必要作一分析解釋。要搞清楚迥龍橋的名字,則需先弄清楚它的歷史。目前,雖然還沒有確切的實物證據證明這座橋建于唐代,但包括碑文及一些文字記錄都稱其始建于唐。據熟知閩安村歷史文化的當地文史學者楊成和老先生介紹,他曾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辭典》上查得記載,閩安,古稱“迥港”,宋四大鎮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閩安即已設鎮。這個說法被楊成和記錄在他的著作《福建閩安古鎮》這本書中,并被許多媒體、學者引用。 楊成和在整理古代文獻時也得知,橫穿閩安村的這條河古稱龍溪、迥港河,現在叫邢港河。“故而建在這條河上的橋梁稱為迥龍橋是可信的。”楊成和說。 而“逈(jiǒng)龍橋”三字刻在迥龍橋北頭一塊黑色石碑上,這是一個1983年立的碑,當時福州市政府確認這座古石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逈(jiǒng)”這個字,在2010年出版的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查不到。(注:2012年出版的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標注“逈”是“迥”的異體字)據一位熟悉書法的專家介紹,經常寫書法的人會把“迥”寫成“逈(jiǒng)”,因此,這位刻碑者可能有一定的書法基礎,故意寫成“逈(jiǒng)”。所以,“逈(jiǒng)龍橋”和“迥龍橋”是一個意思。 在迥龍橋北側橋頭還有一塊公布迥龍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立的。上用白色隸書寫成“迵(dòng)龍橋”。這可能是個筆誤,字體雖非常漂亮。“迵(dòng)”和“迥(jiǒng)”形體差別雖小,但意義差別卻大。根據詞典解釋,“迵(dòng)”意為“通達”,而“迥(jiǒng)”則意為“遠”。楊成和老先生表示,“迥(jiǒng)”有“彎彎曲曲”之意,可惜在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沒有查到該意思。 跟專家及一些文獻記載不同的是,記者在閩安村采訪期間,村民均把這座古橋稱為“廻(huí)”龍橋,福建古建筑專家陳朝軍說,這是一種以訛傳訛的結果。“一則‘迥’和‘廻’字體很相似,二則回龍大家都理解是什么意思,‘迥龍’則較難理解,因此索性都叫‘廻龍橋’了。” |
相關閱讀:
- [ 10-30]馬尾閩安村迥龍橋大修 借漲潮讓76噸石橋梁就位
- [ 10-23][手繪]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
- [ 10-14]臺風冷空氣疊加閩安村漲潮一周 多人掉進溝渠
- [ 10-09]閩安村遭海潮水倒灌續 防洪堤進入設計階段
- [ 10-09]閩安村遭海潮水倒灌續:防洪堤進入可行性設計階段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