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商務總會舊址:木料拋光純手工 竹釘幾百年不腐
2014-10-17 08:24:48? ?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師傅介紹,商務總會舊址在民國時期更換的門,與原本清代時期的門存在差別 □東快記者盧錦花潘懷東/文 劉朔/圖 修繕一面古墻,為何即使只弄斷一根蘆葦稈就要重新編?福州傳統老手藝是怎樣運用于文保建筑上的?一些消失的技藝又需哪種方式替代? 昨日,本報關于福州上下杭文物修繕工程的報道引起讀者們的討論,大家在關注古建筑修繕進度的同時,對傳統老手藝更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為此,東南快報記者找到了四代都從事木工的老匠陳振和,以及三坊七巷建筑技術專家陳木霖對此進行了一番詳細地解讀。 老木匠展示老手藝細微之處 純手工拋光、巧手刻出荷西線…… “我父親和爺爺都是干這行的,天天和木頭打交道。”68歲的陳振和師傅笑著說,他們四代都做木工,他從小就認為自己該是個木匠。 “拋光、雕刻、做竹釘……這些手藝都是父親手把手教我的。”陳師傅回憶,一開始他是為別人蓋房子,到上世紀90年代之后他便開始修繕老建筑,之后還曾負責修復三坊七巷。 “修復這些老建筑,不止是材料要和原先的保持一致,更要用老的手藝。”說到這時,陳師傅也嚴肅了起來。 陳師傅介紹,這次福州商務總會舊址的修繕過程中,所有木材的拋光,都是用傳統手藝——手工進行,“用機器加工的木頭上總會起點小波浪,只有用手工拋光,才能保證木材表面光滑平整。”。 陳師傅指著木柱子上的線條說,“還有木材上的這些線條,叫做荷西線,也是老手藝的做法,如果用機器來制作的話,沒有辦法做得這么細膩。” 在老建筑中工作了20來年,陳師傅懂得也遠不止木工的部分,陳師傅指著一面高約3米的風火墻說,這面墻主要材料是夯土,制作麻煩,手法幾乎失傳了。現在修補風火墻多數只能用磚塊替代。 至于古建筑的排水,陳師傅說,“主要是通過天井的溝渠來排水,這點在修繕過程中我們會與過去保持一致。” 陳師傅說,古代的建筑有大量的雕梁畫棟,屋頂上面也有非常紛繁的泥雕。為此,在修復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做到絕對耐心和細心,因為古建筑都是泥土、木頭結構,和水泥鋼筋結構的受力完全不同,在復原這些結構的時候,來不得半點粗心。 |
相關閱讀:
- [ 09-01]福州上下杭歷史建筑被拆毀 省文物局核查老建筑
- [ 11-19]福州有群“老建筑迷” 爬墻爬樹拍照片建立網站
- [ 10-18]福州煙臺山核心區拆遷確定 50處老建筑將會保留
- [ 10-14]福州有一群為老建筑奔走的年輕人
- [ 08-07]福州老建筑手繪達人60多張照片拼出南街版"清明上河圖"
- [ 11-29]福州煙臺山保護規劃出爐 158處老建筑將重點保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