臚雷村有數百年文脈 祠堂是他們的根
2014-10-09 15:17:47??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族譜記載著臚雷村700多年歷史 “培養公親意識,制定鄉規民約” 祠堂的一些功能已弱化,但仍延續著臚雷村人的精神血脈 在封建時代,祠堂是人們公親議事、族人聚會、制定鄉規民約、祭拜祖先和舉行鄉神游行等民俗活動的地方。臚雷村老人會常務副會長陳康渠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祠堂的一些功能逐漸弱化,直到消失,現在更多是承擔著祭祀和族人聚會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祠堂的大門只為特定節日而開,除非有大事來臨。陳依明介紹,如果有青年為惡鄉里,不孝順父母等嚴重違反鄉規民約的人,都可能被族人帶到祠堂,等待族長的“家法”伺候。 “尊宗敬祖,培養公親意識,制定鄉規民約”延續著臚雷村人的精神血脈,陳康渠說,臚雷村有他們的眷戀,祠堂是他們的根。 如今的陳氏祠堂外墻灰白相襯,門口兩頭石獅嬉戲列座,雕龍畫飾忝列于屋檐之上。后座祠堂的正門額有蔣中正為陳紹寬上題“中流砥柱”的牌匾,以及陳景潤“本支百世”、“景潤永不忘家鄉情”的手書,還有三十多面金字牌匾懸于雕梁之上。陳康渠說,這是臚雷村輝煌的見證。 回廊上掛著不同年代陳氏家族的名人畫像。祠堂正門上方懸有日本明治大學博士陳昌瑞先生題寫的“臚峰陳氏祠堂”。雙側石鼓鐫刻著不同人物、云圖花紋。 據臚雷村陳氏族譜記載,陳氏祠堂按照傳統規格的設計,采用“三進三天井八扇七全扛梁磚木結構”,祠廳之內,14對石柱40多副楹聯依次排列,堂廳神主龕前安置供桌,兩側燈籠與宮燈四懸。 祠廳內還搭有戲臺,逢年過節或者海外華僑省親歸來,都會于此搭臺唱戲,并擺席設宴款待曾經的鄉鄰。 所有關于祠堂的印記都被陳春強的鏡頭記錄了下來。現年39歲的陳春強描述不出對村莊和祠堂的情感,只是一根筋地想為臚雷村的后人留下點什么,對他而言,除了共同的宗族之外,陳氏祠堂還彌漫著他和其他村民的童年記憶。 |
相關閱讀:
- [ 08-06][散文]何處是鄉關—記廢墟中的臚雷村
- [ 08-05][攝影]福州臚雷村陳氏祠堂
- [ 07-25]何處是鄉關 記廢墟中的臚雷村 開元廟會
- [ 07-25]何處是鄉關——記廢墟中的臚雷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