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售票的鄒云。 火車站票務員鄒云: 每天賣出一千多張票,沒有一張是我的 福州火車站,黑壓壓的買票隊伍排滿了售票大廳的每個售票窗口。這些窗口是部分旅客出行的第一道關,而“決定”旅客出行時刻的是那層厚玻璃后面的售票員。黃金周期間,這些略顯神秘的售票員無法與旅客一樣順利出行,堅守崗位的他們每天每人平均賣出一千多張票,卻沒有一張屬于自己。 “今天去岳陽還有票嗎?”昨日上午,在售票員鄒云的售票窗前,當旅客說出目的地后,鄒云“啪啪啪”在鍵盤上操作了幾個鍵,頁面就跳出了去武昌的大部分車次,速度快得記者連她按了什么鍵都沒看清。 “沒有去岳陽的直達車,要去武漢轉車,去武漢動車都沒票了,今天只有火車座位,明天還有臥鋪,您看下要哪個?”得到旅客確切答復后,刷身份證、出票、找零,鄒云一氣呵成完成了一次售票過程。 記者還在目瞪口呆時,耳邊已經響起“下一位”的提醒。記者發現,很多旅客在買票時都會發生上述不明確車站的情況,而售票員的一大技能就是充當“活地圖”。“全國的鐵路線都要記,什么車次、經過哪些站點、中間有哪些中轉站都得在我們腦子里,不然賣票就會慢。”鄒云說。 就這樣,一個個重復的動作,成了鄒云和她的同事上班期間的全部內容。“6點半得坐下來開始賣票,早上基本5點就要出門。”鄒云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鄒云的桌上除了電腦、鍵盤、出票機、點鈔機、身份證掃描儀這些必備品外,還有一個鐵碗、一個水杯和一支護手霜。“鐵碗不是吃飯的,是用來裝硬幣的。”鄒云告訴記者,水杯的利用率最低,因為不敢喝水,“高峰期寧愿干渴著,不然去上廁所就要耽誤旅客買票了。利用率最高的是護手霜,大家都說我們每天數錢數到手軟,其實是又干又痛。” 來自江西的鄒云說,她在福州火車站工作4年來,只要放假就要加班,“每天賣那么多票,沒有一張是我的,不過只要能多賣出一張票,看到旅客拿到票的笑容就夠了。”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文 葉義斌/攝)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