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熱傳不吃豬油國人體質下降 專家:均衡吃油才健康
2014-09-26 07:23:59? ?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傳言2 植物油增加心臟病風險 專家:過量用油,身體活動減少等才是慢性病增加的“罪魁禍首” 帖子中稱,自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開始拋棄傳統,接受西學了,就把祖先的優良傳統都拋棄了,比如說豬油,轉而食用各種更加健康的植物油或轉基因油,結果現在心臟病反倒成為第一大“殺手”。 馬冠生告訴東南快報記者,用油無節制或過量用油,身體活動減少等因素才是導致我國居民慢性病增加的“罪魁禍首”,而不是由于我們吃的豬油少了。 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品供應日益豐富,人們想吃什么就能買到什么,很多家庭在烹調時往往用油無節制或過量用油。 調查發現,近30多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植物油的消費量增加了20克以上,目前平均每人每天烹調油消費量達到40多克,已經大大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25克或30克的建議用量。 同時,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正在“西化”,畜肉等動物性食物及油脂消費過多,脂肪的過多攝入必將影響我國居民的健康變化。脂肪攝入過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心腦血管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傳言3 豬油比植物油健康 專家:動物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高應少吃 帖子中指出,相對植物油等,豬油更健康,提倡大家吃豬油。 對此,馬冠生告訴東南快報記者,20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記憶:家家戶戶的灶臺上都放著一個油罐子,里面盛著豬油,也有人家備著牛油、羊油。炒菜時,舀一勺放到鍋里。 那時供給不充足,每人每個月通常只有半斤油,平均每天不到10克,肉也是定量供應。老百姓買肥肉煉成豬油、牛油等,來彌補植物油供應的不足。煉油還有一個副產品,那就是油渣,在當時也屬于美味,可以用來包包子、餃子。需要強調的是,這只是無奈之舉。 居民在烹調時用的油脂分動物性和植物性兩種。我國居民經常食用的動物性油脂有豬油、牛油或羊油等;經常食用的植物性油脂有花生油、大豆油、菜子油、芝麻油,近年來又有玉米油、橄欖油、葵花子油等。 動物性和植物性油脂中所含的脂肪酸的種類不同,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同。 動物脂肪中含飽和脂肪酸多,少數植物如椰子油、棕櫚油等中也含有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含有較多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過高是導致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繼而引起動脈血管狹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植物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主要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都對人體健康有益。人體所需要的脂肪酸就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合成DHA和EPA,DHA和EPA可以提高兒童學習技能,增強記憶。另外,不飽和脂肪酸在體內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形成血栓等功效,對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總體上動物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高應少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提倡吃豬油顯然不是健康飲食的好選擇。”馬冠生提醒,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構成也不同,所以營養特點不同。建議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 |
相關閱讀:
- [ 08-15]福州食用油大降價 福建食用油價創8年來最低點
- [ 01-15]福建省食用油節前不升反降
- [ 11-29]福建食用油抽查檢出茶油問題多
- [ 05-28]龍巖多款食用油降價
- [ 05-09]食用油"降價風"刮到漳州 降幅最高達16%
- [ 05-07]近兩年食用油價格首次下調 降幅8%~15%
- [ 04-08]桶裝食用油標5升 一查竟發現短斤少兩1斤多
- [ 11-22]漳州食用油價格再次上調 花生油同比漲幅逾兩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