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9月24日訊 “越南石沖垮壽山石市場只是部分不良商家欺騙藏家的美麗童話,各方面都無法與壽山石相提并論的越南石目前所謂繁榮表現注定只是曇花一現的市場亂象。”針對甚囂塵上的“越南石”占領福州各大原石市場的話題和討論,本報記者經過細致系統的調查發現,越南石沖垮壽山石市場只是少部分商家一廂情愿忽悠石雕買家的說法,目前福州各大原石地攤市場被越南石唱主角也只是突臨大批量“價廉物美”外地印石沖擊的自然反應,各方面均與壽山石無法相提并論的越南石當前的喧鬧注定只是印石市場難以避免的歷史亂象和過客。
現狀:
越南石榕城唱主角,看似熱鬧實假象,
近一個月來,以壽山石為首的印石市場最火的話題就是“越南石”,實際上“越南石”應該稱為“老撾石”,該石種產自老撾阿速坡省,起初因上游石商封鎖產地信息而被誤傳為“越南石”‘“泰來石”。自去年開始就零星進入福州,但因量少而沒引起業界關注,自8月下旬“200噸泰來石抵運福州”的消息在微信圈瘋傳后,該石種迅速以其鮮艷奪目的外觀和遮天蓋地的數量占據了福州各大原石市場,短短時間就使得福州“滿城盡是‘越南石’”。
目前藏天園、特藝城等早市,尤其是樟林原石交易市場幾乎全部是“越南石”的天下,占據七八成的攤位都被該石種占領,這讓不少壽山石商家尤其是外地壽山石藏家感到“狼來了”的擔心和恐慌。但記者實際調查發現,似乎一統天下的“越南石”市場只是掛著熱鬧的假象而已,目前市場上購買“越南石”的群體基本上都是以雕刻家、商家為主的業內人士,以及零零散散的少量藏家。除了一些期望一夜暴富而囤石的投機者之外,其余購買“越南石”的雕刻家、藏家、店家基本上都是購買三兩件原石或章胚作為樣品,或者試驗其雕刻后效果,而褪色及內爆的現實讓他們基本上杜絕了進一步加倉的念頭,雕刻家更是基本上無人銷售過雕刻后的成品。沒有藏家大量購買,僅靠從業人員收集樣品心態的購買,看似熱火朝天的“越南石”市場只是虛假的喧鬧而已。
調查:
無論內在還是外觀,“越南石”
均與壽山石無法相提并論
作為能引起業界恐慌的始作俑者,“越南石”初看起來確實有其出眾之處,不說其遮天蓋地的數量,就是它的內外表現在諸多新印石之中也似乎足夠出眾。相比“色調單一的印度龍蛋,質地不夠純凈的馬來西亞掘性石,色調朦朧的泰來石”,“越南石”初看起來是“要色彩有色彩、要質地有質地”,難怪諸多石雕愛好者對“‘越南石’沖垮壽山石市場”深信不疑。
實際上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外觀色彩和石材之德,抑或是內在質地以及文化內涵,“越南石”均無法與壽山石相提并論,其差距實足以千里計。首先說外觀,坊間傳聞“越南石”色彩紋理與壽山善伯洞石、都成坑石(也作杜陵石)、二號礦石等相似,實際上壽山石有紅黃藍白綠黑紫等各種色彩,“越南石”僅以紅、白為主色調兼雜少許黃色(其中白色泛著暗黃色),且色彩不耐看;雕刻好磨光也費時費力(沙盤磨光后還需手動磨光),最終的光水效果遠遜壽山石;紋理與壽山石也差別甚大,更類似巴林石、昌化石的紋理。其次說內在質地,大多數“越南石”空氣中放置就迅速褪色,少數不褪色的結晶性“越南石”放置一段時間后會產生“內爆”;“越南石”油養效果不佳,如有褪色現象,清水浸泡會有所恢復;硬度與壽山石適中,但雕刻或篆刻時卻感覺生澀,沒有壽山石爽利的刀感,石屑更是粘刀,刀劃過去的痕跡比較明顯,更類似昌化石。第三說文化內涵,相對壽山石傳承千年的文化,以及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的厚愛,“越南石”只是新出的石種,根本沒有文化而言,更無法支撐起印石文化的厚重內涵。
反應:
包容“越南石”來榕鍍金
堅決反對冒充壽山石欺詐顧客
針對“越南石”在榕掀起熱潮一事,壽山石業界大佬們基本上是持歡迎和包容態度。不少商家和業內專業人士認為,由于巴林石、青田石、昌化石這兩年都沒有發現新礦脈,壽山石新出的白水也被強制封洞,資源的匱乏導致幾乎處在真空休克狀態的印石市場急需新鮮血液的注入,近年來漳州石、廣西石、印度龍蛋、馬來西亞掘性石、泰來石等陸續在福州掀起熱潮就源于此,此次只是因為“越南石”相對外觀更漂亮、產量更充足而造成市場的一時繁榮,這有利于以壽山石為首的印石市場持續發展和繁榮。但對牢牢占據印石市場王者之位的壽山石并不會造成真正的沖擊,只會夯實印材的中下層基礎,從而有助于印石市場的高低等級分布。
中國寶玉石協會印石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葉少波表示:十分歡迎“越南石”們嫁到福州來,就像全世界裝飾石材匯集南安、紅木原材匯集到仙游一樣,最好全世界雕刻印石都匯集到福州,這樣福州才能真正成為印石之都,況且也確有許多雕工需要更多這樣的石材來滿足他們的創作需求。福州壽山石行業協會會長楊小河告訴記者:作為國內石雕創作技藝最興旺發達的福州,近年來受到世界各地印石資源的青睞,對此福州是持歡迎和包容態度的,新石材可以為中青年雕刻家提供更大的創作空間,從而創新雕刻技藝。福州壽山石文交所董事長吳立旺更是表示,歡迎外來石材來榕鍍金,從雕刻行業發展來說,不斷有新的雕刻材料補充是好事,福州本來就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但不能把其他地區出產的葉蠟石等統稱為“壽山石”,壽山石有其嚴格的歷史和地域定義,早已被國家列入保護范圍。曾經也火熱一時,如今卻乏人問津的金田黃就是伴名牌的前車之鑒,“越南石”要想在市場立足,不能光靠渾水摸魚、魚目混珠,而是要大大方方地作為一個獨立石種接受市場考驗。
對于部分不良商家忽悠說“越南石”和壽山石相差不大,甚至一些不良商家把“越南石”冒充壽山石銷售給石雕藏家的行為,業界是一致地堅決反對,認為這是行業欺詐行為,不但要受到良心的譴責,更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誠如專家們所說,作為新出的石種,無論內在還是外觀皆無法與壽山石相提并論的“越南石”想沖垮壽山石市場純屬天方夜譚,而且褪色和內爆狀況會否隨著時間的延續而持續惡化更將決定“越南石”今后在印石市場中的排名。
你認為“越南石”市場將會如何發展,你又是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印石紛紛來榕鍍金的現狀,歡迎將你的看法和觀點發送到郵箱hong2352@sina.com。
□相關鏈接一
工藝葉臘石統稱壽山石?
專家:說法過時且不科學
“工藝葉臘石在世界礦物巖石學界統稱為壽山石。”隨著“越南石”瘋狂涌入福州的同時,這個說法也在一些人的推波助瀾下四處尋找突破口,試圖混淆固有的壽山石范圍和規范。這一說法遭到業界和專家學者的一致反對,認為這種說法過時且不科學。
壽山石作為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并以“天遣瑰寶”、“石中之王”的美譽而四次名列“國石”候選石榜首。因壽山石而形成的壽山石文化更是成為福州這座千年文化名城的四大文化品牌之一,成為福州的文化名片。福州壽山石鑒定中心主任李霖華告訴記者,壽山石是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質檢總局2010年第108號公告明確規定,“壽山石是特指產自宦溪鎮、壽山鄉、日溪鄉及連江縣小滄畬族鄉、蓼沿鄉現轄行政區域內,主要化學成分為SiO2、Al2O3、Fe2O3、TiO2、K2O、Na2O,主要礦物組成為高嶺石族礦物(包括地開石、高嶺石、珍珠陶石)、葉蠟石或伊利石的天然多晶質寶玉石,具有色彩多樣,硬度較小,質地細膩及可雕性強等特性”。根據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只有產自上述壽山鄉等區域內的,礦物組成為高嶺石族礦物、葉蠟石或伊利石的天然多晶質寶玉石,才能叫做壽山石,而在這區域之外的任何彩石都不能叫做壽山石,這是國家強制性的規定,是受法律保護的,通俗地說這就叫“他山沒有壽山石”。
中國寶玉石協會印石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葉少波更是對“工藝葉臘石統稱壽山石”這一說法明確表示反對。他表示自己從沒聽說過這種說法,這種說法不僅沒有歷史根據,也不符合現實和印石的命名規定。英國寶石學會會員、福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湯德平教授也明確表示,雖然目前一些印章石的礦物成分與壽山石相似,如巴林石、青田石等,但由于壽山石作為一種國家地理標標志保護產品,除了本身獨特的外觀和工藝特點外,還有其特定的產地特點,僅憑其礦物成分相似是不能稱之為壽山石的,所謂“工藝葉臘石統稱壽山石”更是一種過時、不科學的說法。
□相關鏈接二
如何鑒別“越南石”
“越南石”被一些不良商家假冒壽山石,導致消費者上當受騙,這是壽山石業界最為擔憂和深惡痛絕的事情。如何鑒別“越南石”,記者專門采訪了壽山石鑒定專家、福州壽山石行業協會秘書長王一帆大師。王一帆大師說“越南石”很容易識別,只要掌握以下幾個識別要點,就不會誤入其道。
一、“越南石”中白色石很少,且潔白純凈度不夠,白色部分多泛灰土黃色。
二、“越南石”色澤雖鮮,肌理多有膏斑,與壽山石的善伯洞石和都成坑石的“花生糕”大不相同。
三、“越南石”中用來冒充善伯洞石的多為不通靈的石質,其色澤沒有壽山石的靈氣韻味。
四、“越南石”中比較通靈的石頭,都會出現與巴林石相似的刷絲紋路。
五、根據鑒定經驗,一塊石頭乍一看有點像善伯洞石或馬背石或都成坑石或高山石,就應該小心鑒別。如果它的特征與善伯洞石、馬背石、都成坑石、高山石都有相似之處,那么則可判斷十有八九是外來石,跟壽山石沒半毛錢關系了。
(福州晚報記者 劉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