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金正在貼餅坯。 東南網9月23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文/圖) 平民小吃慰鄉愁 每天清晨5點半,福清東張鎮60歲的黃金清就用扁擔挑著丈夫做好的光餅,來到鎮中心售賣。 淡季,夫妻倆只做2爐,1爐可以制出300—400塊光餅。“天冷時會多做2爐。”黃金清把光餅壘放在竹籮筐上,碼得整整齊齊。餅身小巧,在掌心微微發熱,一口咬下,外表又脆又硬,里層綿軟,慢慢嚼著,淡淡的咸味飽含著芝麻香氣。不到10點,光餅就賣完了。 福清光餅1元2塊,是地道的平民小吃,毫不客氣地滲透在福清人的日常生活中。家里來了客人,好客的福清人一定會煮一鍋香噴噴的番鴨湯,再從街上買來光餅,就著鴨湯吃。立夏,當外婆的要買些“夏餅”給外孫吃,以保平安;嫁女,要買上100只光餅做為“女婿餅”。光餅也是福清人祭奠祖宗必備的供品。 福清光餅的制作約有400年歷史。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定倭患。軍隊常常無法舉火燒飯,戚家軍只好自制燒餅當干糧。這種燒餅便是福清光餅的原型。后來,兵士們發現燒餅雖可充饑,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聰明的福清人便在面團中加進食鹽增加口味,加入堿幫助消化,拍上芝麻潤胃腸、去燥火。 福清人愛吃光餅,而且吃法花樣迭出,因此還衍生出紫菜光餅、豬油酥光餅、肉擱餅、蠣餅夾…… 肉擱餅,是將光餅切開,夾上用五香粉、八角香、味精、鹽巴等加工成的三層肉和炸豆腐,澆上蒜頭醬,吃起來滋味無窮。將油炸好的海蠣餅夾在光餅里做成蠣餅夾,既有光餅的香酥,也有蠣餅的美味,民間形容“光餅夾蠣餅,咬掉嘴舌仔”。而青苔夾餅有兩種吃法,一是青苔加白糖,另外一種是青苔中夾雜著細肉。 光餅最好趁熱吃,隔夜光餅會變得硬邦邦的,影響口感。即便如此,遠離家鄉的福清人一點也不嫌棄隔夜餅。25歲的東張鎮姑娘鄭蘋在淘寶上開家小店,專門銷售福清特產,其中福清光餅最暢銷。“大部分客戶是在各地做生意的福清人,其中不少人在海外。” 改革開放初期,福清人抓住各種機會到海外謀生,光餅便揣在“福清哥”的行囊中走南闖北,漂洋過海。目前福清在海外的人口有百萬之多,分布在73個國家和地區。據說,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都可以找到福清光餅的蹤跡。因為在游子眼中,光餅還承載著家鄉的記憶、母親的牽掛。上世紀80年代,一位著名華僑回福清投資,當地政府很重視,準備隆重接待,但他卻說,只想品嘗家鄉的光餅,以解鄉愁。一位朋友出訪新加坡,帶了幾塊福清光餅分給海外的鄉親,一位鄉親立即將光餅小心翼翼地包起來,說要帶回家給全家人吃。 |
相關閱讀:
- [ 06-01]80后女孩網上開賣福清小吃 1個月賣出千塊海蠣餅
- [ 02-11]夜烤光餅 福清光餅制法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 [ 08-08]福州光餅:幾代人的堅持
- [ 07-03]揭秘即將失傳的福建光餅制作過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