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附近大樹被砍 楊益民:要珍惜每一棵樹
2014-09-16 10:47:4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被移至河濱盛景苑小區的大樹,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樁 東南網9月1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周錫銀 黃啟鵬 文/圖) 關注理由 9月14日,本報刊發《火車站附近十多棵老樹被砍》一文后,福州市長楊益民很重視,就此事作出批示:“要珍惜每一棵樹。” 這些被砍的樹,近況如何?昨日,記者從福州市園林局執法支隊獲悉,據施工方以及福建鐵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介紹,這些被砍的樹,已于9月14日移植到一個保障房小區內。記者在現場看到,當天移植的共14棵樹,枝干、樹葉全被砍光,只剩光禿禿的木樁插在地上。福州市園林局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樹本身的形態被破壞,但確實沒有違規,只能在明年春季觀察這些樹是否存活。 對此,不少市民并不認同。有市民認為,如何移植,體現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一棵大樹生長成形要10年,移植樹木時不能為節省成本,惡意破壞樹木。還有市民認為,移樹過程中,部門監管不應缺位,應派人或引進第三方監管移樹過程,不能只是“一年后再來評估是否處罰”。 現場:14棵大樹移走只剩光禿木樁 13日,記者在現場采訪時,施工方表示,不是砍樹,只是移植,有園林部門的審批。福州市園林局也證實,審批內容為移植樹木。昨日,記者回訪該工地,被砍的十多棵老樹已不見蹤跡。 這些被砍的樹去哪兒了?記者從福州市園林局執法支隊了解到,14日當天,這些樹已移植到火車站附近的河濱盛景苑保障房小區內。 昨日下午,記者在該小區看到,14棵樹被插在小區的圍墻旁,傷痕累累。樹干被腰斬,主干以外的枝干、樹葉全被砍光,只剩下一根根光禿禿的木樁插在空地上。 企業:擔心大樹枯死砍掉較多枝干 昨日在現場,福建鐵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經營部林主任向記者表達了歉意。他表示,14日當天,他們把14棵大樹加緊移植,并派人照料。 林主任說,福建綠藝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移植,之所以砍掉比較多的枝干,是因為眼下正值秋季,天氣干燥,擔心留下的枝葉太多,大樹容易枯死。 9月14日,記者曾聯系福建綠藝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常務總經理張明,張明表示,他也在了解情況,希望記者次日再聯系他。但昨日,記者多次聯系福建綠藝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截至記者發稿前,都沒有得到回復。 部門:無法認定其違規明年觀察能否存活 把枝繁葉茂的大樹砍成光禿禿的木樁,再進行移植,有沒有違規?福州市園林局執法支隊現場調查人員表示,雖然樹本身形態被破壞,但目前暫無法律法規判定這么做是違規的,如果這些大樹能存活,就沒有違規。 調查人員告訴記者,該工地共審批移植30棵樹。其中,8棵芒果樹、6棵木棉、2棵白蘭,今年三四月已移植。剩下的14棵木棉,就是剛剛移植的,這些樹木能不能存活,需要等到明年春季再觀察。 若無法存活,根據《福州市城市園林綠化管理辦法》規定,未經批準砍伐或者因移植樹木造成死亡的,責令其按樹木評估價賠償損失,并處以該評估價的50%罰款,同時按3~5倍株數補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樹木的評估價,需要先通過福州園林科學研究所論證,論證后,再由福州市價格認證中心審核,并出具具有法律效應的價格認定,并以此為罰款標準。 市民:移樹過程缺監管可引進第三方 本報的連續報道,也引起福州市民的熱議。昨日,不少市民致電968111熱線,發表自己的看法。 市民楊先生說,如何移樹,體現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有的建設單位為節省成本,直接把枝繁葉茂的大樹砍成木樁,雖然移植到其他地方,但是否能存活,誰來監管?而園林部門要一年后再來評估,難免不了了之。 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陳發興教授表示,移植大樹時,應盡量保留枝葉,這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只涉及費用多少,即便是200年、300年的老榕樹,都實現過全樹移植。 “現成的大樹不保護,談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讀者胡先生在海都報微信平臺上留言,近年福州擴建道路,移樹砍樹,林蔭大道少了,城市熱了,一邊要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一邊卻不珍惜現有的大樹,希望福州市政府管一管“砍樹成癮”的歪風邪氣,盡量少砍樹。 市民李先生認為,目前,施工單位移樹過程中,部門監管是缺位的,園林部門審批移樹后,不能輕視監管,只是“事后處罰”,應該派人或引進第三方監理機構,對移樹過程實施監管,不能任由施工方借“移樹”之名,行砍樹之實。 |
相關閱讀:
- [ 12-09]白馬南路兩棵大樹被砍? 園林局:實為移栽栽作業
- [ 08-06]閩侯居民別墅大院內十余大樹被砍 疑與拆遷有關
- [ 04-16]南京長江無人島200大樹被砍
- [ 04-07]僑福城居民投訴小區物業"毀樹" 大樹被砍得光禿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