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灣內水產養殖將全部退出 三大原因導致鮑魚死亡
2014-09-05 07:35:26??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相關新聞: 《羅源灣鮑魚成片死亡》追蹤 持續高溫、低溶氧、養殖密度過高 三大原因導致鮑魚正常性死亡 東快訊(記者陳雪芳林良劃文/圖)昨日,東南快報記者分別從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及羅源縣委宣傳部了解到,經福州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會同羅源縣海洋與漁業局和碧里鄉政府海管站對碧里村等海域的調查,初步分析認為,此次鮑魚死亡可以排除病害引起突發性死亡,屬于持續高溫、低溶氧、養殖密度過高引起的正常性死亡,不影響活鮑上市。 昨日,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做出這個分析結果,主要有3點依據:首先,海區水溫持續高溫。8月19日羅源灣海區水溫為29.2℃,9月3日監測海區水溫為30.2℃~30.4℃,持續高溫(30℃左右)達半個月,對皺紋盤鮑或其雜交鮑將造成應激力的下降甚至死亡,這是羅源灣吊養鮑魚本次大量死亡的誘因之一。 其次,海區溶解氧偏低。8月19日午后,羅源灣海區溶解氧為4.60mg/L左右,9月3日11時至13時,監測海區溶解氧為4.20mg/L~4.65mg/L(低于漁業水質標準:5mg/L)。夜間溶解氧偏低情況更為嚴重,也是造成本次鮑魚死亡原因之一。若鮑魚出現死亡后,如果死鮑沒有被及時清理,在高水溫條件下迅速腐敗并加速溶氧的消耗,又會加劇鮑魚的缺氧死亡。 第三,養殖密度過高。比較各調查取樣點,同樣的養殖條件下,養殖密度較高的養殖戶,其鮑魚死亡率就相對較高。 經采樣觀察,瀕死鮑魚個體完整,足部附著力減弱,體表顏色變淺,未見明顯的裂殼、潰瘍、破腹、膿皰、肌肉缺損和肌肉萎縮等常見的病害癥狀。經鏡檢未發現有寄生蟲感染,細菌培養分析,可排除細菌性病因。 東南快報記者昨日同時從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近日來受氣候換季影響,水溫升高,當地也有不同程度的鮑魚死亡現象發生。“主要是因為碧里村養殖戶們所處的海域,受地理環境影響,水流交換情況太糟糕,也是本次受損比較嚴重的原因之一。”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根據數據統計,8月中旬到9月1日以來,羅源縣養殖鮑魚死亡率普遍在20%左右,尤其是碧里村鮑魚死亡較為嚴重,至目前為止,該村養殖鮑魚死亡量累計平均占養殖總量的30%-40%(個別養殖戶達50%-60%);連江縣安凱鄉養殖鮑魚死亡率普遍在1.1%-3.9%。但都屬于持續高溫、低溶氧、養殖密度過高引起的正常性死亡,不影響活鮑上市。 |
相關閱讀:
- [ 09-04]羅源灣鮑魚大面積離奇死亡
- [ 08-26]羅源灣濱海新城 一站式生活配套繁華兌現
- [ 08-13]新興之城 醇熟大成 羅源灣濱海新城兩周年記
- [ 08-06]首屆“羅源灣濱海新城杯”攝影大賽火爆啟動!
- [ 08-02]楊益民赴羅源灣調研拓展境外漁業養殖工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