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灣鮑魚大面積離奇死亡 村民懷疑水質受污染
2014-09-04 07:36:10??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鮑魚大面積死亡,養殖戶很是苦惱 鄉政府稱天氣原因導致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介入調查 東南快報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養殖場附近沿岸,毗鄰華東船廠、羅源灣碼頭,不遠處還有幾個鋼材廠。當地村民稱,雖然沒有明顯的排污管道,但他們認為,養殖產品的死亡,主要是因為水質遭受到這些工業污染所致。 但碧里鄉政府相關負責人則回應,養殖產品的死亡,主要是受近日以來的天氣影響所致。 “近期高溫悶熱,水溫較高(在29℃以上),天氣變化異常,雨水偏多,又逢小潮水,水流交換不暢,導致的鮑魚大面積死亡。”相關負責人稱,養殖場海域里可能有一定的水質污染,但該污染并不足以造成養殖產品大面積死亡。 “比如生活垃圾,也會對水質產生污染。”他表示,除了碧里村之外,鄉鎮和縣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前往毗鄰幾個村走訪發現,也出現不同程度的養殖產品死亡事件。“但水流交換情況較好的養殖場,情況會好一些。” 他介紹,受羅源灣地形影響,碧里村養殖場所處的水域,恰巧水流交換情況比較糟糕,因此死亡數量較多,其他幾個村落雖有死亡現象,但沒有那么嚴重。東南快報記者從當地氣象部門和村民處分別了解到,近段時間,羅源縣時常有不同程度的陣雨。 但對于這種說法,當地養殖戶們并不認可。 昨日,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前往現場,進行調查取證。 “初步判斷,海水中的溶氧含量較少。”對于具體死亡原因,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樣品尚未完成監測,不好貿然下結論。 延伸閱讀 2011年閩江古田段死魚原因為水域溶氧量低 記者了解到,溶氧量是水域中所含氧氣的溶解量,一般來自空氣中氧的供給,或水中植物,如植物性浮游生物底大型底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其含量隨著水溫、大氣壓力及海水之鹽度而異。 早在2011年9月份,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和福建省環保廳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聯合調查組,對閩江古田段養殖網箱死魚事件進行調查。通過現場查看、走訪調查、水質監測和魚類樣品檢測分析、污染物排查及氣象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初步查明,閩江古田段養殖網箱死魚事件的原因是由于該水域溶解氧含量低,致使養殖魚類缺氧死亡。 當時分析,造成溶解氧低的主要原因為:一是8月26日前,我省持續35℃以上高溫天氣,造成該水域水溫普遍較高,2011年8月27日后,受臺風“南瑪都”大量降水的影響,大面積水體表層水溫驟降,致使庫區底層低溶氧水體與表層水交換劇烈,造成溶解氧含量急劇下降,出現通常所說的“泛塘”現象;二是2011年8月30日,水口鎮、黃田鎮區域的降水量分別高達149.1mm、102.3mm,暴雨沖刷地表的面源耗氧物質進入該水域,加劇消耗水體溶氧所致。 |
相關閱讀:
- [ 10-26]“藍色產業鏈”帶動 羅源鑒江鮑魚產值5年增11倍
- [ 11-09]羅源小山村闖出鮑魚養殖大天地 養殖帶富全村人
- [ 09-04]羅源4萬多箱鮑魚大面積莫名死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