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工人說,位于青年橫路的這座老建筑(浣花莊舊址)將被拆除
東南網8月29日訊(海峽都市報)
關注理由 “蒼霞片最美的紅磚西式四合院被拆成狼藉一片,民國青磚街鋪被拆光了……”前日,福州網友“小飛刀”發出的這條微博被熱轉,轉發評論者不乏國內知名人士。
微博內容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因為蒼霞片屬于上下杭歷史街區。它是與福州三坊七巷、煙臺山同樣位于市區中軸線上的歷史街區,是近代福州的商業中心和航運碼頭,有“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之稱。對微博反映的情況,海都記者昨實地走訪調查,卻遭上下杭歷史街區拆遷指揮部蒼霞分部工作人員阻撓推搡。
老宅拆下大量精美構件
“一方面高調宣傳保護,可實際上被拆的保護建筑越來越多,看著太痛心。”網友“小飛刀”告訴記者,日前,他無意中發現中平路上數棟精美的民國建筑被拆,隨后找出數年前拍攝的原貌,發了對比圖。“小飛刀”的微博,提到了三處歷史建筑,分別是中平路100號、102號和德鏡弄4號。
德鏡弄4號,位于江濱路與中亭街交叉處。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已被拆遷的黑網圍起,里面已變成一片空地。而在中平路上,100號建筑已拆完,而102號正在拆。
沿中平路向北走,沿途已有不少房屋被拆平,在青年橫路與中平路交叉口位置,一棟二層精美西式小樓很是引人注意。這棟建筑門牌號是中平路143號。大門內,多個精美的柱礎上頂著粗大的木柱,三進院落很大氣,二樓木欄桿雕刻得十分細致。一些工人正在撬鋪地的木板,正在拆房子。“這些木板會打包,木柱、梁、欄桿、門窗都會分類裝好。”其中一名工人說,大宅子木料好,很搶手。

一人阻止攝影記者拍照,另三人粗暴地將女記者推搡出辦公室
被拆老宅,棟棟不簡單
記者了解發現,被拆的中平路102號,是解放前著名的南方日報社舊址。從“小飛刀”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這棟小洋樓建得很是講究。石墻裙,拱形門窗,百頁門窗,二樓欄桿是綠色的琉璃花瓶狀。
“今年上半年臺江政協組織福州市文史專家走訪中平路,我們還到里面調查過。”福州文史專家齊上志告訴記者,當時住在里面的居民說,在40多年前,改造樓房通道時,發現報社印刷用的鉛錫字,紅磚樓是報社排字的地方。《南方日報》在抗戰前就創辦了。
而緊鄰報社舊址的100號,經過不少專家考證,是福州歌謠“院花莊辦酒莊,煙廠邱德康;邱德康名牌皮絲煙,南星道好洗湯”中的“煙廠邱德康”,創辦于1927年。《雙杭志》顯示,這家煙行在解放前,是福州煙業龍頭老大。至于中平路143號這棟大宅子,僅看精美程度就讓人好奇。近代建筑史研究者陳朝軍說,這里當時是福州的頂級菜館“浣花莊”。
所拆建筑,規劃中列為“保護”
記者調查了解到,上下杭歷史街區由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會下屬的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公司進行運作。此前,三坊七巷管委會作為業主單位,委托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始進行《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該規劃已于2013年公示完成,并獲得批準。
記者輾轉看到了《上下杭歷史街區》的規劃全本。在規劃中查詢到有關歷史建筑的保護名單,29處具有重要歷史風貌價值的建筑作為歷史建筑,其中包括中平路100號“邱德康煙廠”、143號“頂級飯莊浣花莊”,參照歷史建筑予以保護。
規劃文本獲批之后,具有法律效力。
風貌建筑,一拆了之?
而《規劃》中,中平路102號、德鏡弄4號被列入風貌建筑,那么,它們可以隨意拆除嗎?記者調查獲悉,中平路一帶已在2013年作為宗地2013—41號出售。但土地拍賣的要求中明確指出,蒼霞是歷史地段,對土地的使用明確要求“中平路與青年橫路沿線建筑按原風貌修繕、改善、整治、更新”。
三坊七巷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他們對轄區內的老建筑很重視,在編制規劃之前,多次走訪和調研,將建筑分級保護修繕,先采用“鑲牙式”維修,盡量減少對建筑的改造。
“按照福州針對歷史街區最新的做法,將歷史風貌建筑作為文化街區內很好的補充,所采取的政策不是拆除。”三坊七巷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三坊七巷范圍內就保留了不少,現在均以修復使用。
三坊七巷有關負責人說,根據職責劃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公司負責修復,而征遷、拆遷等事宜由臺江區政府組成的指揮部負責。而轄區內保護建筑名單,也是由臺江區政府制定,并報臺江區文體局、福州市規劃局等單位備案,一共100處。
三壯男將女記者推搡出辦公室
原本應該保護的歷史建筑、風貌建筑為何被拆?昨日上午,記者走訪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征遷指揮部蒼霞分部,在指揮部三樓辦公室,工作人員指引記者到樓層最西側倒數第二間的辦公室詢問。在這間辦公室,記者見到一名身穿黑色短袖的中年男子,向他表明身份和來意。記者問對方是否是工作人員,得到了肯定答復,但對方拒絕透露身份和姓名。
“我們轄區內保護建筑是有名單的,在負責拆遷的鄭經理手里,你先等一會兒。”黑衣男子說。記者一行在辦公室外等待。
不一會兒,一名留著平頭的中年男子來到辦公室,記者上前詢問是否為鄭經理,對方肯定了自己的身份,并要求查看記者證。在對方核對了記者身份后,記者問其上述建筑被拆事宜,話未說完,辦公室內另一名穿藍色T恤的男子,坐在了鄭經理邊上,用手指指著記者大吼,“規劃局有保護名單,你拿來給我看,你把文件給我。”此時,鄭經理也大聲對記者吼起來。
當記者解釋,有市民想知道這些被拆的建筑是否受到保護,還沒等記者把話說完,藍衣男子站起,對記者吼叫,并向記者要記者證。記者解釋剛才已經看過,邊上黑衣男子強調,“這是我們拆遷辦主任”,記者沒有再把證件拿出來。這時,辦公室內的三名男子先把本報攝影記者趕出辦公室,又對著一名女記者大聲叫嚷。攝影記者站在門外試圖拍照,對方叫來人用手擋住相機,阻撓拍照。
辦公室內的鄭經理、“拆遷辦主任”和另外一名男子,三個身強力壯的男人一邊罵一邊用力將女記者推搡出辦公室。調查采訪受阻無法進行。
(對上下杭歷史建筑被拆,本報將繼續關注)
□記者手記
一拆了之,何以鄉愁
2012年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通過專家評審。但不到兩年時間,上下杭離“街區”這一定義越來越遠。
北側的太平汀州片區開始啟動拆遷,整塊地全部出售。片區內的文物幾乎全部淪陷。木幫商會舊址被拆,僅剩的石碑在房子被拆時被本報記者及熱心人搶救出來;全福州最小的石橋濟南橋和其他兩座小石橋都要被拆除;全省唯一的魯班廟被畫在了道路紅線圖上,面臨被移除的命運。延平會館界碑、南禪山界碑、八卦石墩等文物也沒有登記普查,也是在啟動拆遷時,被熱心人搶救出來。
南側的蒼霞片區,明確被定義為八大歷史建筑群之一。“十里洋場”繁華已逝,原本以為,這里會完整保留,讓人們走過布滿商戶、錢莊的上下杭,留住福州的鄉愁。
令人痛惜的是,一棟棟知名、精美的老宅,一拆了之。專家考察詳編的規劃,竟成空文?
歷史建筑被拆,拆掉的不僅僅是建筑,還有大家對城市的記憶。
我們不禁要問,誰來為此擔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