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各界600多人聚馬尾祭英烈 楊岳參加活動
2014-08-24 07:44:47??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相關鏈接 兩場海戰參戰艦隊同福建船政密切相關 1884年8月23日,強行陳兵馬尾港的法國遠東艦隊突襲福建水師,挑起震驚中外的甲申馬江海戰。面對強敵,福建水師官兵和沿江民眾奮起抗御,以血肉之軀捍衛民族尊嚴,終因清廷畏戰求和、坐失良機,慘遭重挫,10余艘艦船全部被擊沉,700余名水師將士,血染馬江,捐軀軍港。 為祭祀殉難的將士,1885年,馬江海戰紀念館(即馬江昭忠祠)開始建設,1922年,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捐軀的中國海軍將士牌位移設入昭忠祠合祀,進一步確立了馬江昭忠祠在國家祭祀系統中的特殊地位,即海軍烈士紀念專祠。為進一步弘揚船政文化,傳承民族氣節,馬尾區委、區政府于近期修繕馬江昭忠祠,并對紀念館陳列展覽進行改版。 追溯歷史,兩場海戰參戰艦隊同福建船政密切相關。1866年,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的福建船政學堂,由左宗棠、沈葆楨等晚清洋務派重臣在福州馬尾創辦。從此,馬尾港之畔誕生了福建船政,由此改變了近代中國“守內河,棄大洋”的傳統戰略,而倡導“內守外攻相結合”的海防思想。造艦船、辦學堂、育人才、建海軍,近代中國第一支海軍艦隊成立,船政學生曾多次駕駛船政艦船“揚武”、“建威”、“靖遠”等艦進行近海和遠洋航行,勇敢捍衛海疆和探索神秘的海洋。 時光轉至現代,今年適逢甲午海戰120周年、甲申馬江海戰130周年、沈葆楨巡臺140周年,三大事件均與船政密切相關。為緬懷英烈,銘記歷史,進一步弘揚以愛國自強、不畏強敵為核心的中國船政精神,增強走向海洋、經略海洋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共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閩臺兩地以各種方式開展紀念活動。 福州是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同時還孕育了璀璨的中國船政文化。福建船政的創建,在近代中國海洋軍事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開始邁向海權的第一步。船政文化不僅歷史蘊含深厚,而且承載了重要的現實意義,至今仍激勵著福州這座城市不斷改革創新、開拓向前。 |
相關閱讀:
- [ 06-22]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兩岸同時公祭伏羲值得推廣
- [ 05-15]河北涿鹿縣成為兩岸同胞尋根祭祖重要公祭活動地
- [ 04-05]黃帝陵公祭融入"辛亥"元素 兩岸媒體首次聯合報道
- [ 04-01]吳伯雄將到大陸公祭黃帝 稱兩岸和平須好好珍惜
- [ 12-19]兩岸人士公祭昆侖關大捷民族忠烈(組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