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投資正成為拉動福州經濟增長的主力。圖為落戶福州的大型現代醫藥物流民營企業——福建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記者黃立新攝
福州新聞網8月23日訊 《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榕委發〔2014〕7號)(以下簡稱《意見》)日前出臺。“全文35條政策條條都是‘干貨’,正視了近十年民營經濟逐步作為拉動福州經濟增長主力的現實,著力改善民營企業經營環境。”市經委有關負責人說。
投資領域“非禁即入”
擴大投資開放,推行“非禁即入”政策,《意見》進一步打開了福州對民營資本的大門。
《意見》第1條提出“凡是國家沒有明確禁止民營資本進入的行業、領域都要向民營資本開放,不得對民營資本單獨設置條件”。
第3條提出“放開民營資本投資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限制和禁止投資領域以外的產業”。
“這些政策都是2005年出臺的《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榕委發〔2005〕3號)所沒有的,當時的提法是‘鼓勵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制訂鼓勵民營資本投資目錄’等等,如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公路和公路運輸樞紐等市政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該負責人介紹,根據《意見》,今后民營資本在我市投資,除了禁止目錄限制的領域,我市將不再為民資投資領域設限。
國家級研發中心
獎勵金激增3倍
《意見》第11條鼓勵民營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在福州設立的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新通過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認定的,分別一次性獎勵300萬元、50萬元和10萬元。
相比榕委發〔2005〕3號文的“獎勵100萬元、30萬元和10萬元”,在保持市級獎勵金額不變的同時,我市進一步加大了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等的獎勵,獲得國家級的獎勵更是激增了3倍。
截至目前,我市獲國家級技術中心的企業只有福耀玻璃、新大陸、星網銳捷3家。該負責人說:“推動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是民營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效益,不斷增強適應市場競爭能力,保持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要求。”
他認為,我市大幅度提高對科技創新的獎勵,將成為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創新的風向標,是促進民營企業更好發展的重要環節。
民企人才培養有政策
從2005年到2014年,民營經濟實力突飛猛進,我市對企業人才特別是民營企業人才的重視,更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并將其視為我市經濟增長的一項新的重要課題。
“民營企業如何搞創新、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人才問題。”該負責人說,當代企業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專門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企業之間的競爭尤其表現為對人才的開發利用。為此,《意見》重點從四個方面對民營企業人才培養提出政策支持:
一是享受人才扶持政策。民營企業專業人才經相關部門認定為高層次優秀人才的,享受相應配套獎金和安家補貼、子女就學、個稅返還等相關優惠政策,并可申請每月500元~2000元不等的租房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新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專家工作站(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經相關部門認定,一次性分別給予30萬元、15萬元的建站資助;對進站(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開展科研的博士后,每人每年資助5萬元(3萬元),發放兩年。
二是民營企業引進的海外智力資源,可申請我市相關引智計劃,經認定后享受研發補助等優惠政策。
三是支持企業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培養周期三年內除按規定給予5萬元的工作經費補助外,再按每培養一個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分別給予1000元、1600元、2200元補助。
四是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與知名高校聯合,鼓勵社會培訓機構參與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定期或不定期對有創辦民營企業愿望的人員開展創業培訓。
三招破解“融資難”
“融資難一直是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該負責人說,由于民營企業有效貸款抵押能力不足、信用記錄不夠、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不夠完善等原因,民營企業往往難以獲得融資支持,融資難度較大。因此,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必須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瓶頸。
為了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意見》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支持意見:
創新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民營企業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拓展創新服務模式,推出貼近民營企業、實現便利融資的特色品牌。如推廣應收款質押貸款、訂單質押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存貨質押流轉貸款、供應鏈貸款等信貸產品,進一步擴大民營企業間接融資規模。
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動民營企業上市融資,鼓勵通過并購重組、定向增發、配股等方式進一步擴大融資規模,支持發行企業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集合債券、集合票據等。
規范和扶持擔保業發展。提出了對融資性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助政策,對為中、小微工業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給予8‰、10‰的風險補償。
實行“一企一策”
我市民營企業整體規模較小,截至2013年底,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 1570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71.2%,完成產值314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6.5%。全市超百億元的工業制造企業有8家,其中民營占4家(分別是海峽鋼鐵集團、力恒集團、金綸高纖、金源紡織)。
“擁有核心技術水平的民營企業少,產業鏈短,外部市場依賴性大,企業競爭力不夠強等問題制約著民營企業的發展。”該負責人介紹,為解決上述問題,《意見》重點從三個方面提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意見:
一是完善產業鏈。按照“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的要求,“重點發展產業鏈關鍵缺失環節和延伸項目”,對龍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行“一企一議”的政策。
二是鼓勵上規模。鼓勵各縣(市)區建立民營企業工業園區,“對新增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上年繳納的省以下地方級稅收收入為基數,3年內增量部分的60%獎勵給企業擴大再生產,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當年減半征收”。
三是支持開拓市場和民營總部經濟發展。“在每年5.18商品交易會上免費為民營企業名優產品提供場地設立展銷專區”,同時獎勵、支持民營總部經濟發展壯大。
(福州日報記者 朱毓松/文 黃立新/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