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銃曾是老福州救火“利器” 放銃響聲提示火情
2014-08-08 18:22:25??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東南網8月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李帥關銘榮文/圖)銃的讀音是(chòng),它的本義是斧頭上手柄的孔,引申的意思是古代一種火器,一般是用火藥發射彈丸,如火銃、土銃等等。 民俗愛好者齊上志說,火銃在古代是種兵器,原理與炮差不多,但是個頭比炮小。后來,又出現了鳥銃,用來遠距離打獵物,外形很像后來的步槍。老百姓生活中常見的是土銃,這種銃是民間鐵匠鍛造出來的,呈三角形或圓形,安著一根一尺多長的木把,一般有3個或6個火藥洞,稱為“三眼銃”或“六眼銃”,可放3響或6響。在舊時福州等地,每逢有婚喪嫁娶,特別是一些重大的場面,往往都要放土銃,以表示隆重。 齊上志說,銃還與老福州救火一事有關。因為福州有大量木屋,防火、救火都是百姓居家過日子的頭等大事。為了能夠及時發現火情,人們選擇城區比較高的地方,用磚砌起瞭望臺,安排人在臺上輪流值班,觀察哪里有火情。 瞭望臺上面設置了鐘和銃,值班人從高處發現了火情,一般都是連續撞鐘,然后就是放銃,銃響多少聲是有規定的。當時參加救火的人約定,把城區分為5個區域,從“1”到“5”,每個區域對應一個數字,哪個區域有火情,就按這個數字放幾聲銃。民間救火會的鑼手聽到銃響,如果對應的是自己所在的區域,他就會沿街“敲鑼”叫喊,這時救火會的成員就要一起出動救火。 |
相關閱讀:
- [ 04-12]龍海一宅基地中挖出三門火銃 鄭成功抗清遺物?(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