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張貼的銅盤路拓寬改造效果圖,圖中左側為現有道路改造后效果,右側為新拓道路
東南網8月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闕文龍 王林成 關銘榮 實習生 林冰清 文/圖)
關注理由
“銅盤路拓寬改造,原先的規劃說不移樹,現在為何又要移?”昨日,福州市民陳先生撥打本報熱線968111反映說:銅盤路去年啟動拓寬改造時,建設方曾通過媒體表示,銅盤路改造不會移走沿內河一側的行道樹,將作為中間分隔帶。而最近,位于銅盤中心小學旁的銅盤路拓寬改造效果圖卻顯示,銅盤河一側的行道樹將被移走。
那么,銅盤路拓寬改造究竟要移走多少棵行道樹?為什么不把這些行道樹作為中間分隔帶保留?就市民關注的焦點,昨日,海都記者做了采訪。
探訪 銅盤河沿岸綠樹成蔭
昨日上午10點半,烈日炎炎,記者來到銅盤路,走在銅盤河旁的行道樹下,吹來絲絲涼風。在銅盤路沿河一側,已圍起施工擋板,沿街大部分店面已搬離,一些店面已被拆除。在銅盤中心小學旁,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
銅盤路省軍區附近的沿河綠化帶已被拆除,也圍起了施工擋板。銅盤路拓寬改造業主單位——福州市政建設開發公司相關人士介紹,銅盤路將由28米拓寬為40米至58米,并設置雙向6車道。銅盤路拓寬改造起于二環路口,由南向北拓寬,沿線與白龍路、丞相路、江厝西路(擬建)、軟件大道交叉,最后止于軟件大道(省軍區大門口附近),全長約1.7公里。
“銅盤路的拓寬改造,沿線拆遷難度大,要拆掉沿河一側許多店面,建成20米寬的道路。”該相關人士說。
昨日,福州市園林部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銅盤路拓寬改造已移走部分綠化帶,接下來根據工程建設需要,要移走近百棵行道樹,已向市政府報批,這些行道樹主要是高山榕,還有部分小葉榕,樹齡近20年,大的行道樹直徑超過30厘米。

銅盤路兩側,成排的大榕樹樹蔭成片。但沿河一側(圖中右側)的近百棵樹面臨被移走的命運
焦點 哪些行道樹要被移走
銅盤路拓寬改造要移走哪些路段的行道樹?昨日,福州市規劃設計部門相關人士說,銅盤路拓寬改造在二環路—五鳳工業區(即巴黎之春小區附近)路段在銅盤河西側拓寬,現狀道路西側的行道樹大部分會保留,僅在銅盤路與二環路、白龍路交叉口處,由于機動車道的擴大需要移除行道樹。
該相關人士說,五鳳工業區(即巴黎之春小區附近)北側—軟件大道路段,銅盤路兩側均有拓寬,因此,該路段現狀道路兩側行道樹和左側綠化帶中苗木均需移除。另外,與銅盤路一起拓寬改造的軟件大道,也需拆除現狀中央綠化帶,現狀兩側人行道將改建為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因此,現狀綠化帶中的苗木和人行道處的行道樹均需移除。
昨日,福州市政建設開發公司相關人士說,要移走行道樹的具體路段為:銅盤路與西二環交叉口至省軍區第二干休所旁,長約180米,該段道路擴建要蓋住銅盤河,必須移走行道樹;省軍區第二干休所附近至五鳳工業區段的沿河行道樹不移走,只是拓寬白龍路口要移走幾棵行道樹。
“需要移走行道樹的路段,位于巴黎之春小區至枇杷山小區門口段,長約300米,因為銅盤河與銅盤路不并行,施工時該段銅盤河將被覆蓋,作為車道。”該相關人士表示。

日本東京不少道路的走向并不拉直,目的是盡可能保留原生態植被(網絡圖)
□聲音
遮蔭這么好的行道樹 為啥不留作中間分隔帶
有市民提出:在銅盤河沿岸的另一側拓寬,為何要把這邊的行道樹移走?為何不把行道樹留作中間分隔帶?
福州市規劃設計部門相關人士說,因銅盤路拓寬改造均在現狀道路的基礎上進行,且兩側地塊均為已建成的小區或部隊用地,線位已多次比選論證評審,道路線位不能再調整。另外,拓寬改造涉及銅盤河被覆蓋路段,現有河邊的行道樹也無法保留,因此,這部分行道樹無法作為道路分隔帶。
該相關人士表示,為保證道路綠化景觀和遮蔭效果,銅盤路和軟件大道改造后,都將在人行道處重新種植行道樹,在交叉口有空間處進行街頭綠化。
大樹換成花哨的矮灌木 并不符合節儉原則
“福州上個月高溫天(35℃以上)多達20天,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福州夏天這么炎熱,道路拓寬,行道樹為何屢屢‘遭殃’?”市民林女士說,福州市區的仙塔街拓寬,中間大樹移走后,當初相關部門表示會重新種上行道樹,可是至今兩年多了,道路兩旁還是光禿禿的。道路改造只有密種樹,種大樹,今后才能形成很好的遮蔭效果。
市民張先生說,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而他在銅盤中心小學門口的銅盤路拓寬改造示意圖上看到,銅盤河一側的行道樹,換上了花哨“奢華”的矮灌木,是否存在搞“面子工程”?工程建設為何不節儉,為何不保留原有行道樹?對此,市規劃設計部門相關人士說,這段路的行道樹其實是有保留的,因制圖時為體現景觀效果,沿岸原有行道樹沒有體現出來。

南京仙林大學城的街道上,路中分車帶有十幾米寬,種上大樹
□他山之石
日本道路不拘一格,為樹木讓路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國外許多城市非常注重沿河植被、自然景觀的保護。在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原生態植被和河岸邊的樹木都得到了很好保護,形成林水結合的自然景觀帶,有效發揮保護河流、連接城市生態廊道功能,體現了道路改造建設注重綠化、貼近自然。
在日本東京,城市的道路以及周邊的高速公路建設,都在盡可能保護原本的植被。在設計過程中,城市道路的走向不拘一格,在一些植被覆蓋率較高的區域,道路設計都會考慮到原本綠化植物的保護,來調整道路和市政設施相關設計,道路設計走向充分考慮原生態的綠化,有些道路甚至曲線為樹木讓路,盡可能保留大樹,既節省了成本,也更加自然環保。
南京市區,分車帶廣種大樹
南京的仙林大學城于2002年啟動建設,至今進行了大量的道路改造。如今行走在這座大學城可以看到,路中央很多綠化分車帶上,大樹都已長得郁郁蔥蔥,在道路上形成一種森林的感覺。
仙林大學城的綠地面積約占總面積的65%,貫穿大學城中央的仙林大道,綠色成為了道路的主色調,一些路段中央的綠化帶,有十幾米寬,甚至比兩旁的車道還要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