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程枝文 通訊員 邱仁松 于文影) 官塢村地處連江縣黃岐半島西南部,距縣城36公里,有3000多人口。20年前,這里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才100多元。“有腳不踏官塢角,有女不嫁官塢男”,這句順口溜是官塢村當時窮困的真實寫照。 如今,官塢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村曾被中央電視臺評為“全國十大魅力鄉村”。去年,該村產值達5.6億元,人均年收入達3.5萬元,70%的農戶家庭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 7月15日下午,記者來到村民林則鏗家。這是一棟4層的小洋樓,起居室、廚房、衛生間、停車位、儲藏室等應有盡有,電話、空調、寬帶網絡等一應俱全。“今年,我還買了一輛小轎車。回想從前,再看看現在,簡直是天差地別。”林則鏗告訴記者,這一切都得益于養殖海帶。 “20年前,我們家家戶戶都擠在山坡上,日子過得很艱難。年年開荒種紅薯,一年卻比一年窮。村里的基礎設施也很落后,不但沒有路,連電都沒有通。白天上山種地,晚上回家睡覺,真覺得苦日子沒個頭。”林則鏗說,當時一部分村民在灘涂上試著養殖海帶,可他們一沒技術,二沒規模,一整年下來,也沒有多少收成。 讓林則鏗想不到的是,就是靠這樣一條小海帶,官塢村發生了巨變。 1994年,官塢村兩委經過一番調研考察后,決定發揮近海優勢,鼓勵村民大規模養殖海帶。村委會一方面從外地請來海帶養殖專家,向村民傳授海帶養殖技術,一方面通過集資的方式,整合資源,將原先村民的零星養殖轉變為規模化養殖。村民們掌握了海帶養殖技術,大規模養殖海帶,養殖成本大大降低了。但由于銷路不暢,海帶滯銷現象普遍,價格猛跌,村民成堆的海帶爛在家里。 海帶養殖陷入了窘境,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只能成立加工企業,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幾經商討,我們舉全村之力成立了股份制公司。有錢的村民參股,沒錢的可以到公司打工。”官塢村黨委書記林哲龍說,1995年,官塢村以村委會的名義,創辦了連江縣官塢海洋開發有限公司,村集體占51%的股份,村民占49%的股份,初步形成了集育苗、養殖、加工、開發、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雛形。 與此同時,林哲龍帶領村民一邊到函授大學學習,一邊在村里搞養殖試驗。不知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們終于成功培育出以日本海帶為父本、本地海帶為母本的新品種“連雜一號”。“這是國內海帶養殖業中唯一由漁民自己培育的新品種。此后,我們還培育出‘連雜二號’、‘海帶30烷醇’等10多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中華科教金獎’、‘農業部科技一等獎’等,并全部轉化為生產力,海帶養殖的經濟效益提高了30%以上。”林哲龍說。 官塢村緊靠海邊,記者行走在整潔的村道上,放眼望去,只見碧波蕩漾,一塊“中國十大魅力鄉村”的牌子赫然矗立在海邊。走進官塢海洋開發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村民們正忙著加工海帶。在一間數千平方米的海帶育苗室內,一塊塊育苗板被整齊地排列在冰冷的水池里。 “以前,一畝水域只能產3噸海帶;現在,憑借著新技術,一畝水域能產15噸以上海帶。村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而且他們再也不用擔心海帶苗種供應和海帶銷售了。公司免費供苗,統一收購,統一銷售。”林哲龍說,現在全村80%的農戶從事養殖業,70%的農戶家庭年收入達15萬元以上。 在海帶養殖面積年年擴大的同時,海洋生態環境也得到保護。官塢村鄰近的海域里,各種海魚穿梭在粼粼波光中,吸引了大批游人前來觀光。如今,旅游業成為官塢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條海帶,讓官塢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官塢村從每年村財中拿出500多萬元,用于建設村里的民生工程。現在,全體村民免費參加新農保、新農合,村干部享受企業社保。村民子女考上重點大學,可獲得2萬元獎學金;在村里任教的教師,每月可獲得500元的獎教金;孤兒、殘疾人、老人每月都能領到250元至350元不等的撫養金。此外,村民要是得了大病,花費在10萬元以上的,可獲得20%的大病統籌補助。 近幾年,村里共投入4000多萬元,加強碼頭、避風港建設,還架設了海岸運輸索道等,全村實現了水、電、路、閉路電視、寬帶網“五通”,漁業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村里還新建了敬老院、官塢紀念館、村委會大樓、臨海公園、村工業園區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以前收海帶,我們要從海里將海帶一根一根地拖上岸,然后,再用小推車把這些海帶送到曬場,全村一天才收成5000公斤。”今年62歲的養殖戶盧發祥說,現在,有了海岸運輸索道和機車,他們每天至少能收500噸海帶。他們終于可以大膽地增加生產面積,收入也在成倍增加。 |
相關閱讀:
- [ 12-05]連江成立海帶行業協會 含個人及單位會員52個
- [ 11-20]福州藻類出口開辟新興市場 出口量大增
- [ 05-13]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村:一個漁村的“海帶致富經”
- [ 11-14]現在的海帶少了陽光味 專家:自然晾曬的口味濃
- [ 05-17]莆田數萬畝海帶待收 邊防官兵“掩護轉移”
- [ 05-15]連江筱埕海帶豐產價又高 鮮海帶每噸均價超700元
- [ 04-17]30斤海帶結去水后僅剩20斤 工商嚴打缺斤少兩
- [ 03-23]鮑魚:只吃海帶紫菜,還要新鮮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