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巡合并疲于奔命? 屈指細數,福州市啟動交巡警合一的警務改革已經走過了10多年。然而,自從2003年10月,旨在解決交巡警分工過細、警力資源浪費、職能交叉、效率低下等問題,為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動態管理社會治安、交通需要的交巡警在福州市正式亮相,但始終深陷爭議漩渦。 在不少基層警員看來,交巡警合一改革的出發點是為了實現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但是也面臨不少現實問題。如工作量急劇增加,處警時專業不對口等。 采訪中,一位基層民警告訴記者,警務改革后,“大家整天出去站崗,站崗完又要負責出去抓車,疲于奔命,特別累”。這位民警認為,交警的事權內涵豐富、結構完整、覆蓋面廣,既包括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還承擔交通事故處理、車輛牌照管理和檢測、駕駛員教育培訓和考試、發證等職能,隊伍的業務指導和案件的申訴、復議等也比較規范統一;而巡警的職能比較單一,總體上處于有職無權的狀況。從路面勤務上看,兩個警種在路面巡邏中雖有部分職能交叉現象,但整體上工作的側重點不同。兩警整合后,勢必涉及到事權、人權、財權的重新調整和劃分,問題和困難也隨之而生。 “我對交警的業務并不精通,有幾次參與交通事故處理,在牽涉到具體責任認定這塊,特別吃力、無奈,只能在現場‘先看著’,等到交警同事趕來后才能處理。”這位民警告訴記者說,有時遇到自己所里的交警們都出警了,就要在現場一直等著,現場確實很尷尬。 “兩警合一后,職能增加,業務量增加,而部分民警受原單位的限制和定向思維的影響,沒能系統學習兩警合一后的另一方業務,雖然不斷培訓,但一線基層民警的綜合素質短期內還是難以適應交巡警合一的要求。”這位民警說,一警多能、一警多用在實踐中,被不少人戲稱為“一警無能”。 不少市民對交巡警合一的效率持懷疑態度。網友“dragon葉”談到福州交通擁堵時認為:自從交巡警合一后,福州路上警力是多了,可是不少警察不懂業務,發生交通事故后動不動就是讓車主自己協商,協商不成就先扣車,要不就通知交警大隊來處理,又要等上半小時,所以福州交通不堵才怪。 未來走向仍是未知數? 記者調查發現,在社會快速發展、治安管理復雜化的大背景下,通過警務改革來提升警察執法效率和執法水平是我國警察機構普遍熱衷探索的焦點。福州市交巡警合一的舉措也與這個大氣候息息相關。 然而在業界看來,多警種合一的警務改革卻并非簡單的機構捏合這么簡單。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博士肖軍在《近十年來我國警務改革模式研究》一文中認為,警務改革的初衷應當是提升打擊犯罪的效率。在這個“私人偵探也有自己的業務范圍”的時代,盲目的警務融合的確需要慎重對待。 福州交巡警合并10多年,為什么始終爭議不斷?基層民警為什么普遍喊累?省警察學院治安管理系一位老師認為,落后的警察培養機制也是制約交巡警融合走向完美的原因之一。 據其介紹,交警、巡警是兩個不同的警種,設計的業務范圍和專業知識也有很大不同。但是目前我省警校培養警察過程中,并沒有專門針對交、巡警展開培訓課程。“事實上,當前警校教育工作與警察工作實際需要銜接并不緊密,甚至還較為滯后。”這位老師說,地方派出所等警務機構招聘警察一般而言只要是公安院校畢業就行,大部分人到了單位后,都是邊工作邊積累經驗,交巡警合一無疑將這一問題加快放大了。 一位警察系統內部人士也告訴記者說,福州市交巡警合一之后,系統內對交巡警合一的收獲和不足之處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但是“未來交巡警是繼續堅持合一還是找個合適的時候分開,仍是一個未知數”。 在采訪中,也有不少警界人士告訴記者,當初啟動交巡警合一的警務改革,初衷無疑是好的,思路設計也很完美。經過10多年的艱苦探索和努力適應,多數警察克服了重重困難,綜合素質提升很快,基本上達到了要求。如果就這樣不明不白地分離,等于前功盡棄,“終點又回到了起點”,也是不明智的。 |
相關閱讀:
- [ 07-08]秀峰路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 交巡警懸賞3000元征集線索
- [ 06-18]福州交巡警著新裝上陣 重點路口至少配三名警察
- [ 06-10]福州:乘客暈倒 交巡警開道117路公交直奔醫院
- [ 04-01]福州整治機動車綠地違停 依占地面積罰150~300元
- [ 08-14]榕警方加大查糾加塞交通違法 曝光部分加塞車輛
- [ 08-06]福州將打擊院后非法營運車輛 歡迎群眾積極舉報
- [ 08-01]臺江交巡警大隊公布轄區內13個固定式監控探頭
- [ 07-26]福州鼓樓交巡警: 全天候查摩托車闖高架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