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八百米的宜夏村,風景如畫,一派清幽 觀景臺上極目遠眺,拋卻都市喧囂,心曠神怡 東南網7月1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練仁福 孔瑜 實習生郭若冰 拍客 陳霖 陳建新 陳金標 文/圖) 核心提示 “我住房的前后,都是蒼松翠柏,微風穿林,濤聲若歌。我往往想,這種清幽的絕境,如果我能終老于此,可算人間第一幸福人了。”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廬隱在福州鼓嶺宜夏村中小憩后,在回憶中這樣寫道。 宜夏村,距福州城中心10多公里,海拔800米。盛夏時節,城中酷暑,它卻是一派幽靜清,是絕佳的避暑勝地。宜夏不僅有令人陶醉的如畫美景,有長達千年的建村歷史和文化傳承,而且還是近代中國門戶開放對外通商的歷史縮影。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訪美時,專門講了一個他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幫助一位美國老人圓夢鼓嶺的故事,更讓宜夏村聞名中外。 沿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清風撲面 涼風習習 柳杉婆娑 宜夏村,顧名思義,夏季舒適宜人。盛夏時節,記者入村探訪,自是一番美妙享受。 清風、薄霧、柳杉,是宜夏最久負盛名的三大風光特色。上山之時已是正午,縹緲如絲的云霧早已消散,薄霧美景自是看不到了。車子沿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清風自來,甚是涼爽。撲鼻的空氣富含極高的負氧離子,恍如置身天然氧吧,心曠神怡。 雄偉優美兼具的柳杉,在宜夏可謂漫山遍野,樹齡上百年的就有數十株。在聞名遐邇的柳杉王公園中,1300多歲的“柳杉王”更是村中一大勝景,已經成為宜夏村乃至整個鼓嶺的獨特名片。村中由青石砌成的民宿居多,與古樹青林繚繞云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 然而最美的還是夜。夜空皓潔,月朗星稀,靜謐清幽。在村口觀景臺登峰極頂,喧囂都市的萬家燈火,盡收眼底。是夜,枕著此番靜逸,安然入眠。 西洋風格的宜夏別墅,見證了中美交往一段佳話 美國老人 鼓嶺尋夢 宜夏是個歷史名村。其先祖梁宗于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辭官隱居鼓嶺梁厝,至今已有千年之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曲折的歷史變遷中,鼓嶺與福州作為通商口岸的近代史緊密相連,有著厚重的人文氣息,代表就是西洋風格的老別墅。鼓嶺至今仍保留10余座較為完整的百年老別墅,分布于宜夏村中。 1886年,英國醫生任尼修在村中修建第一座別墅,此后外國駐華人員、商人、醫生、牧師、官員,紛紛在此建屋避暑。1935年時,鼓嶺的國內外別墅達300余座,還有網球場、游泳池、郵政局等。關于別墅群的故事,最廣為人知的是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加德納遺孀的鼓嶺尋夢之旅。 1992年,受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的邀請,曾在宜夏村度過童年生活的加德納先生的遺孀前來為夫圓夢。加德納夫人夜宿宜夏別墅,收獲“睡得最香的一夜”,也了卻了丈夫生前最大的心愿——回到兒時的中國故園看一看。 時隔20年,2012年已是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時特別提起這段感人的往事,后經媒體廣泛報道,故事的發生地鼓嶺再次名揚四海,成為中美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話。如今,包括加德納故居在內的許多西式風格的建筑都修繕一新,萬國公益社、宜夏別墅、古堡別墅、鼓嶺教堂等等,這些建筑變遷演進,成為跨國友誼的見證,迎接著一批批前來訪古尋夢的故人和中外游客。 村里淘一把亥菜,買幾棵蘿卜,把舌尖上的鼓嶺帶回家 時光變遷 印記不變 20年間兩次與習近平的緣分,讓宜夏發生了極大變化,也影響與改變了村民們的生活。 鄉村旅游、生態農業觀光與體驗的生態人文旅游項目的發展,每到周末節假日,村中滿是游客;其它時間,則較閑適,行走村間,能感受到的是那份幸福的滿足。 50歲的宜夏村支書郭紹恩親歷著這些變化,他每年都要接待不少外國友人,帶他們尋訪傳承百年的印記。“從小生活在這里,常常聽到街邊鄰居談論那些別墅主人——老外的生活。這幾年對原跡的保護和復原,使得熟悉的場景都在慢慢回歸,鼓嶺百年前的繁華也得以再現。”他說,這么多年一切在變似乎又都沒有變,好的生態一直延續,小時候最熟悉的舌尖之味留存至今,蘿卜還是那般清甜,亥菜也還是那樣芳香可口…… □小貼士 去鼓嶺宜夏自駕車有多條盤山公路可走,從三環路沿鱔溪盤山公路走最近;亦可走福州鼓宦公路(其中鼓山涌泉寺停車場至鼓嶺避暑山莊牌坊段特別美,被稱為是福州“最拉風山道”)。另有63路公交車可直達柳杉王公園。村里有農家旅店,也有上檔次的山莊,吃住方便,主要特產有佛手瓜、地瓜、蘿卜、亥菜等。 |
相關閱讀:
- [ 07-09]福州一男子被困鼓嶺深山石階 救援人員冒雨搜救
- [ 07-07]學生網上找鼓嶺登山路線 誤入坑爹荒路跌入深澗
- [ 06-01]五六月鼓嶺賞霧最佳季節 霧里賞菊感受別樣美景
- [ 05-31]記者三上鼓嶺尋訪歷史文物建筑的故事
- [ 05-12]兩岸定向越野賽8月開賽 賽場設在福州鼓嶺(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