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和專家驚艷龍祥島 盼最妥善的規劃與保護
2014-06-19 16:23:22??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與龍祥島隔水相望的塔礁洲,人跡罕至,草泥豐腴,在遠處五虎山的掩映下,風景格外美麗 東南網6月19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邱也栩 朱麗萍 廖慶升/文 黃孔瑜/圖)蘆草搖曳、荷葉接天、成群的白鷺低飛、結隊的水鴨悠游、游客在濕地旁的木棧道上迎風漫步,這一幅充滿濃濃詩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或許是保護開發后,龍祥島的模樣。 昨日,海都記者一行又登上龍祥島,還泛舟江上,感受不同天氣下,這片最拉風濕地的多姿美景。多位市民致電本報說,這一片福山福水的生態美地,一定要好好保護,才不負這大自然最好的饋贈。我省旅游專家也建言獻策,呼吁龍祥島須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珍惜這片最拉風的城市濕地。 海都記者一行乘船環游龍祥島,江風送爽,江岸青青 午后煙雨朦朧水漲牛鳴鶯飛 昨日上午,記者再次乘船巡江,連日豪雨,龍祥島更顯清爽,野渡邊的灘涂附上了一重青苔。水草碧樹仿佛被重新刷過似的,深了一層綠。船行江中,遠遠地看到有村民在水里摸蜆,江水齊腰,臉上帶笑。 潮水尚未上漲,對岸的塔礁濕地露出底下厚厚的一層褐色腐質,滋養出沿岸成排的蔥蔥郁郁的桃樹和豐美的水草。江中牧場上,數十只水牛群聚在一起,嚼著草,被由遠及近的馬達聲吸引,轉頭看看,又自顧甩尾走向濕地的深處去了。 午后暴雨突襲,龍祥島籠罩在煙雨中。遠處的五虎山,薄霧繚繞,形似仙境。不多時,雨聲漸息,水位上漲,島東頭河汊曲折交錯的濕地,像一幅朦朧的水墨畫。兩只牛背鷺輕盈地掠過,躍上枝頭,相視而望,正是“五虎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江鯉肥”。 趁著空氣清新,隨記者一同前來的胡子魚踏上了回歸自然之旅。在入水的瞬間,胡子魚身抖動了好幾次,看得出,能回歸自然,它充滿驚喜。不過它沒有馬上游走,而是頭部不停轉向岸邊,似乎在和大家道別。入水后足足5分鐘的時間里,胡子魚一動不動,靜靜地浮著,之后才慢慢地擺動尾巴,向深水處游去。 鄭蒙/制圖 難得城市濕地這邊風景獨好 我省多位旅游規劃專家說,目前國內不少濕地公園開發已經很完善,但像龍祥島這樣在城市邊上,風景獨好,是絕無僅有的。龍祥島位于閩江口,有灣有岸,植被豐富,還有白天鵝、黑嘴端鳳頭燕鷗等多種珍稀瀕危鳥類,旅游資源不亞于國內其他濕地公園,建議建成全國首個濕地公園天鵝湖。 他們說,目前螺洲大橋開通,進入龍祥島的交通問題已經解決,在保護開發上,還應考慮這里江水的潮汐等問題,在旅游產品開發上要多樣性。此外,我國濕地保護利用工作在與世界逐漸接軌的同時,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和做法。 目前國際社會對濕地的保護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純保護為主的濕地原生態區運作模式,一種是偏重利用的濕地風景旅游區運作模式,中國地少人多,后一種模式更符合當前需要。“在濕地岸邊做些木棧道,讓到這里的游客能體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屆時可以開發些休閑游產品。在文化挖掘方面,可以在休閑漁業上做文章。” 島上水道豐盛,水汽氤氳,天邊的蘆草或青或黛,牛兒與牛背鷺悠然漫步 最拉風的城市濕地 要有最妥善的保護 不少市民說,濕地不可再生,龍祥島的開發建議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福建師范大學旅游規劃中心游上副教授也認為,將濕地開發成娛樂、度假型旅游產品不提倡。他說,目前發達國家的濕地公園都以保護為主,濕地公園開發也使用原生態的木材、碎石,盡可能不使用鋼筋、水泥。 比如英國倫敦濕地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個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濕地公園,距離白金漢宮只有25分鐘車程。當地人始終抱著這樣一個意識:濕地是一個生態系統,建立和運轉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急于求成。因此這個濕地公園在建成8年后才對外開放。 游上說,龍祥島的保護開發還可以與當地的疍民文化融合,屆時可以開發“乘游船、聽疍民漁歌”等旅游線路。 □交通提醒 自駕:福州市區駕車到龍祥島,可走東三環,也可以走西三環按照路標指引到螺洲大橋,橋中段有“龍祥島出口”標牌指引,下橋即到(從琴亭高架橋至龍祥島大約20公里)。龍祥島上有環島土路,僅比一車略寬,路況不佳,不適合底盤低的車輛行駛,建議停車步行。如有雅興,可向村民租船出江,觀賞濕地風情。 公交:3路支線。起訖站點:螺洲—龍祥島。 |
相關閱讀:
- [ 06-18]"福州最拉風的水域"龍祥島:望山見水 留住鄉愁
- [ 05-28]龍祥島終于迎來了公交車 村民歡喜之余依舊有憂
- [ 05-25]27日起閩侯龍祥島開通公交
- [ 04-21]福州:龍祥島的甘蔗甜了
- [ 04-17]福州龍祥島:島上孩子想靠岸
- [ 04-16]螺洲大橋通車引客商 龍祥島路網不全果蔗難豐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