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進河等4內河生態修復 微生物菌劑治污療效初顯
2014-05-15 10:15?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瀛洲河等4條內河生態修復方案確定》追蹤 ![]() 福州新聞網訊 作為榕城首批試點生態修復的4條內河,躍進河、光明港一支河的試點修復河段又有“新動作”。14日,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躍進河目前正進行生物浮床的安裝工作,且首批人工投放藥劑已初見成效;光明港一支河待圍堰修復后,下周就可投放菌劑。 14日下午,記者來到倉山區江邊洲路旁的躍進河,浮在河面上的大片綠色映入眼簾。“這就是生物浮床。”中國水電建設集團路橋工程有限公司的袁棟棟告訴記者,這些由竹竿捆綁固定的綠色圓圈,是水上植物的“家”。“每個圓圈的外圈直徑是0.33米,剛好可以容納一個小花盆,我們從浙江運來了美人蕉、旱傘草等清污植物種在里面,一個浮床可以種90盆”。 在1米多深的河中,一名工人正將手中的花苗放入花盆中,岸上幾名工人忙著捆扎浮床。“我們將在607米長的治理河道均勻分布70多個浮床,分方形和圓形兩種,在岸邊用鋼管固定。”據袁棟棟介紹,目前噴泉式曝氣機已經安裝好,既能為植物生長增氧,又能成為內河的一道新景觀。 本月1日,治理河道的第一批微生物菌劑進行了人工投放。14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活躍分子”已經在河道內發揮作用。原本臟臭的河道,水質已有明顯改善,沿河岸邊的石頭清晰可見,臭味也少了許多。“第一次投放是凈化底泥,第二次則是水體生態治理,讓水質更加清澈。”袁棟棟說,本周末或下周初,躍進河將迎來第二次微生物菌劑投放。 底泥污染用微生物菌劑“治療”,漂浮在河中的污染物則要靠“人工水草”——生物膜來消除。“這些就是生物膜。”袁棟棟指著河里漂著的一捆捆細細的白色“絲帶”向記者介紹,不少白色的帶子上已呈現青色。“這說明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開始發揮作用,把水里的污染物變成了‘糧食’,水質自然就清澈了。”當水位升高,生物膜完全變綠后,就和河水“融為一體”,“不會對河道景觀造成影響,也可以為微生物營造合適的生長環境”。 據了解,光明港一支河(排尾路至長樂南路)試點長370米的修復河段已完成曝氣試驗。“連日降雨對施工造成影響,預計這兩天將開始修復圍堰,下周初就可用自動投放機投放菌劑,每天激活,按量投放,很快便可以看到效果。”開朗(福州)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長杰告訴記者。此外,廈坊溪和瀛洲河生態修復雖未正式開工,但各項工作都已準備就緒。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文/攝) |
相關閱讀:
- [ 05-14]內河護欄缺失鐵欄桿 市民擔心存在隱患
- [ 05-13]男子跨坐石橋護欄墜入內河 疑因看人捕魚太入神
- [ 05-05]部分河段黑臭污了內河游品牌 發黑發臭大煞風景
- [ 04-28]福州內河采用生態修復法 空運微生物菌劑治理
- [ 04-29]內河垃圾堆放進地下通道 臭氣熏天行人無處落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