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家蔡瀾推介福建小吃 網友看后垂涎三尺
2014-05-08 10:41?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州新聞網訊 7日,香港著名美食家蔡瀾,在其個人博客上寫下一篇名為《福建小食》的博文,提到了手抓面、馬耳、肉海蠣等福建小吃的作法和典故,眾多網友看了垂涎三尺。 對手抓面這種在福州很少能吃到的小吃,蔡瀾介紹,手抓面又叫豆干面,是福建漳州夏天的名小吃,“其實它像餅多過面”。其制作方法是:1.把細條面煮熟后撈起,卷成個圓形再壓成餅狀,做成“黃油面餅”;2.將餅鋪在碟子上,用沙茶醬、甜醬或辣椒醬涂一涂;3.將豆腐切成長條,炸完取出,包在面皮里面,即可食用。“咬來吃是家里的吃法,在街邊的話,是一手拿皮,一手用一枝小木簽沾醬來涂。放入豆腐干,雙手一抓,故稱手抓面。”蔡瀾說。 關于馬耳,蔡瀾介紹說:“將糯米和晚稻米磨成漿,放入一布袋中,用大石壓之,令它干了,蒸熟成團,再加糖混合搓,搓成長圓形,中間壓扁,抓住兩頭相反方向扭,扭成一個馬的耳朵。再拿去炸,就叫馬耳了。” 肉蠣餅是把黃豆和大米泡在水中,磨成濃漿,加點鹽,再用木棍大力攪拌而成。配料是剁碎了的豬肉、蔥花和生蠔。制作時用大鐵勺盛了濃米漿,放入鍋,再鋪米漿,最后油炸,使兩面金黃,皮酥肉香時撈起,即可食用。有網友說:“這個就是海蠣煎吧!” 對蔡瀾博文中提到的這三種福建小吃,記者隨機詢問了周邊七八名土生土長的福州人,他們表示,馬耳和海蠣煎常吃,但他們都沒有聽說過手抓面。 “福州也有很多美食,魚丸、肉燕、荔枝肉等,也是歷史悠久的名小吃。”一位朋友說。 (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文) |
相關閱讀:
- [ 01-01]華埠的福建小吃店
- [ 06-23]美食游品五花八門福建小吃 5大亮點玩轉平潭
- [ 06-23]暑期美食游 品嘗五花八門的福建小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