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白血病要做骨髓移植 可爸爸媽媽你們在哪兒
2014-05-07 10:41? ?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8年前被送人的女兒在找你們,只知道自己來自邵武汽車南站附近 洪塘市場附近,王海容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東快訊(記者陳雪芳林良劃文/圖)爬上福州洪塘農貿市場對面的半山臺階,就到了王海容的家。 石堆和磚塊堆砌而成的民房,門前的晾衣繩上掛滿物件。婆婆在后廚忙活,丈夫給她遞水果,兩歲的孩子嚷嚷著要玩手機——要不是一個月前診斷出白血病,對王海容來說,這樣的生活并沒有什么不好。潛伏在她心里二十多年的找親生父母的念頭,也就不會這般強烈。 昨日中午,王海容盯著窗外被陰天籠罩的屋檐,坐在床沿上低聲說,“一直想看看他們長什么樣子,過得怎么樣,哪怕不是因為白血病。” “阿lo”抱養孩子的名稱 從王海容知道自己被村里人稱為“阿lo”(當地方言,意為抱養來的孩子)的那一刻起,找親生父母的念頭就再也不曾消失。 在王海容老家——莆田平海鎮鄉下,只要是抱養來的孩子,村民都會這樣戲謔地稱呼。她深深記得,一個小學同學,每逢別人叫他“阿lo”都會很不開心。“但高一那年,他和自己的親生父母相認了。”王海容滿臉羨慕。 2013年,養母依著她,找到了當年的“媒婆”(人販子,當地人稱之為媒婆),卻被告知海容的父母已經去世,只是真假不得而知。養母只依稀記得,1986年,對方將孩子遞給自己時曾說,來自于“邵武汽車南站一帶”。 線索就此斷了。 每年生日就更想認親 離開莆田老家,終于不再有人對著王海容“阿lo、阿lo”地叫,隨著她和來自古田的丈夫在福州建立起小家,這個稱呼漸漸在耳邊遠去。但是,想找到親生父母的念頭,仍然時時出現。 “挺糾結的。”她有些說不清,“不知道在害怕什么,既想找到他們,又不想。” 每年的11月20日,一家人張羅著給王海容慶生的時候,認親的念頭必定會出現在她腦海里。因為這個“生日”是養母買到自己的日子,并不是她真正的出生日期。 王海容已經是2個孩子的母親,已為人母的她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親生父母在當年拋下自己?自己五官分明的面孔,又是否有他們留下的痕跡? 只有親生父母才能救她 王海容的診斷書上寫的是“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協和醫院血液科專家稱,化療治愈的成功率是30%,骨髓移植則可以將成功率提升至50%。通常都選親生父母配對,萬不得已才會選擇其他人的骨髓,但選擇后者,是否能配對成功是首要難題。在養母王義清看來,眼下能救女兒的,只有她的親生父母。 王義清始終記得,28年前那個午后,天氣晴朗,自己在探親回家的路上遇見一個身著藍衣黑褲的“老婆子”,她指著手中的襁褓說,“這個閨女很可愛哦,你要不要抱回家。” 但她卻怎么也想不起來,被抱回來的王海容當天穿什么,身上有什么標志。 如果你知道關于王海容的事兒,請撥打東快熱線986977告訴我們。 |
相關閱讀:
- [ 05-05]姐姐守著白血病弟弟 54萬善款助姐弟骨髓移植
- [ 05-05]研究生姐姐守著白血病弟弟 54萬善款助姐弟骨髓移植
- [ 04-24]治療"慢粒"有了新療法 不必骨髓移植吃藥也能好轉
- [ 04-24]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有新療法 不必骨髓移植吃藥也能好轉
- [ 10-28]女兒急需骨髓移植爸爸苦籌手術費 昔日同窗伸援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